【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生圆二次第


  西藏佛学用语。为无上瑜伽修持法的二个层次。包含“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乃生起本尊佛及坛城观之修法,同时训练基本禅定及密乘修持。圆满次第则是进一步转变身心之修法。由调伏业气及烦恼,使之转变为五智及光明。包括证男、报、化三身之修法。
  此二次第为无上密乘之根本教法。兹依张澄基《密勒日巴大师全集》书中所释,分述如次(参见附一)︰
  (1)生起次第(梵utpattikrama,藏bskyed-pái rim-pa)︰又译“起分”。亦即本尊及坛城观。将自己之凡夫身观想为佛身,将外境器世间观想为净土及坛城,并口诵密咒。这样就能训练转染境之世间成为本尊净土。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坛城,故名生起次第。又作本尊观时,先观空,由空中生起一种子字;如观音之种子字为“啥”,由此“啥”字自身变为观音,再观外坛城。一切由空及种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歌集》上)︰“我是如鹫瑜伽士,升起次第明显故,鹫鹏鸿翅自坚利。”
  (2)圆满次第(梵Sampanna Krama,藏rdzogs-pái rim-pa)︰又译“正分”。日译多作“究竟次第”。为深一层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气、脉、明点,及拙火、幻化、中阴、梦修、转识及光明六种成就法。此就噶举派言。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称虽不同,但内容皆大同小异。圆满次第就另一意义言则适与上述之生起次第相反,为“由有到无”之观法,即将外境坛身摄归自身,自身亦渐次消融于空性中。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歌集》上)︰“圆满次第坚固故,鹫鹏展翅飞天去,翱翔双运法性中。”
  此外,在《大毗婆沙论》中,谓四念住、四静虑等为“生起次第”。并另揭“易说次第”、“现观次第”,而合称三种次第。又,《瑜伽师地论》则谓“圆满次第、解释次第、能成次第”为三种次第。此二书所说之生、圆次第,与藏传无上瑜伽法门之所说,完全不同。(参见附二、附三)。
  ◎附一︰刘立千编译《印藏佛教史》后编第十一章第二节(摘录)
  (一)生起次第
  何谓生起次第?谓非仅顺佛果五种德相修习,须顺三有或生、死、中阴三所治相,由内心假想生起天身形相而修瑜伽之次第,故立此名。下三部续虽有顺果位五德相而修,然无顺三所治相之法,故无此次第。
  其修法内分︰最初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承侍、近修、正修、大修、相应、随顺相应、最相应、大相应等。
  其修习支分有供赞及八支瑜伽等法。
  修持行者,瑜伽等级,亦有初业行人所修、得智慧人所修、自在智慧人所修、大自在智慧人所修等之分。
  尚有行人于生起次第应当研究观察六事︰(1)生起次第各各所净之事。(2)究竟之果。(3)如何转为成熟圆满次第之各分。(4)有何胜利。(5)体性为何。(6)究竟达到之义为何。此应详考各经续疏释,以求了知。
  (二)圆满次第
  何谓圆满次第?谓非仅修诸法空性及风息瑜伽,须不观待分别假立,直缘自身己有风、脉、明点,将心意三,入住融于中脉,现起空乐妙智,从智起现天身等,如是所修次第,故立此名。下三部续,虽修空性风息,然无如上所修,故无此次第。
  其修法内分︰就性质而别者,有真实与假立;就形相而别者,有有相与无相;就名言而别者,有能遍与所遍等诸圆满次第法。
  尚有行人于圆满次第应当研究观察有十一事。(1)圆满次第之体性为何。(2)于何处施其扼要。(3)如何扼法。(4)扼后起何验相。(5)由此生何功德。(6)何故如此。(7)直接所断者有若干。(8)达到究竟之量为何。(9)五道十地如何配法。(10)其余障碍与帮助之法又应如何。(11)主随之分别如何。皆应善知也。
  归而言之,所谓生起次第者,乃由分别假立,或心假想生起而修。此可压伏凡庸贪耽,成熟相续。圆满次第,不用假立,直缘自成之身中,观风、脉、明点等,入、住、融于中脉之次第,将凡庸耽着,连根拔尽,净三业垢障,而得解脱,且尚不止此,尤须观从本以来,即自性本空之空性,与扼身要所起之大乐,此空乐二智,双合无间,成空乐无分别智,是为圆满次第,亦是无上瑜伽之特法,立无上部较下三部瑜伽为高者,亦此理也。
  ◎附二︰《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摘录)
  谓次第法,略有三种。(一)生起次第,(二)易说次第,(三)现观次第。生起次第者︰谓四念住、四静虑、四无色等。诸瑜伽师,先起身念住,是故先说。乃至后起法念住,是故后说。静虑、无色,广说亦尔。易说次第者︰谓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道支等。虽四正胜,俱时而有而易说故,先说断恶,后说修善。于断恶中,先说断已生恶,后说遮未生恶。于修善中,先说起未生善,后说增已生善。若作是说;言辞轻便。四神足等,广说亦尔。现观次第者︰谓四圣谛。诸瑜伽师,于现观位,先现观苦,故佛先说。次现观集,故佛次说。次现观灭,故佛次说。后现观道,故佛后说。
  ◎附三︰《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摘录)
  次第者︰略有三种。一者圆满次第,二者解释次第,三者能成次第。为欲显示此三次第,略引圣教。如世尊言︰我昔出家,甚为盛美,第一盛美,最极盛美。此言显示盛美圆满次第。又复说言︰我曾处父净饭王宫,颜容端正;乃至广说。此言显示盛美解释次第。又复说言︰为何义故,盛美出家?由见老病死等法故。此言显示能成次第。又复经中,略说诸法。如言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如是等类,但显圆满次第。由所余句,圆满此受,故名圆满。如受,四谛亦尔。谓先说一句,后后随顺次第宣说。能成次第,复有二种︰谓或以前句,成立后句,或以后句,成立前句。解释次第,当知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