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生得(梵upapatti-pratilambhika,藏skye-basḥthob-pa)
乃修得、加行得等之对称。又称受生得。《大毗婆沙论》卷一四四云(大正27‧738a)︰“生得者,谓生时所得。”《俱舍论》卷四云(大正29‧22c)︰“善法有二︰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即名生得及加行得。”盖经由闻法等功力而得者,称加行得;天禀之性能称生得。
关于生得之慧,《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云(大正27‧217b)︰“应作是说,若于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转读究竟流布,是生得慧。依此发生闻所成慧,依此发生思所成慧,依此发] 修所成慧,此断烦恼证得涅槃。如依种生芽,依芽生茎,依茎转生枝叶花果。”即谓先于三藏教受持转读,名为生得慧;而依此发生闻所成之慧。
然《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末)否定《婆沙》之说(大正45‧354b)︰
“于五明教劣闇觉慧所有善心,名生得慧。听闻已后,差别作意明了善心,名为闻慧。非必要先于三藏教听闻、领受皆生得慧。但于三藏非用功力,所生闇劣觉慧善心,名生得慧。不顺出世,非功力起性不明了,读解文义任运而起名生得慧。”
此谓生得慧仅是闇劣之善心,其性不明了,且不顺出世。此外,不由功力而成就之善,称生得善;任运而得之通力,称生得通。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十、卷十一、卷一八八;《俱舍论》卷七、卷二十七;《俱舍论光记》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