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生(梵巴jāta、jāti,藏skye-ba)
生起之意。十二因缘之一。具名生支。指经由过去的业力结当来之果。《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7‧119a)︰“云何生?谓即现在识位,在未来时名生位。”《俱舍论》卷九云(大正29‧48c)︰“由是业力,从此舍命正结当有,此位名生。”此乃说一切有部的分位缘起说,即将托胎结生一刹那的五蕴称为生。
大乘唯识家针对“爱”、“取”、“有”为能生支,将“生”与“老死”一起摄于所生支,且不单就结生的一刹那作解释。《成唯识论》卷八云(大正31、43c)︰“中有至本有中,未衰变来皆生支摄。”即谓生有之初至未衰老之间均为生支。又,生与“住相”等构成四相,与“本有”等形成四有,与“灭”及“断常”等合为八计。
[参考资料] 《法蕴足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杂阿毗昙心论》卷八;《顺正理论》卷二十五;《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