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白古(Pegu)
缅甸古都。位于仰光北方约七十公里处。又译作“庇古”。中国古代史料中称之为白古。自古与印度贸易频繁,是佛教等印度文化传播的一大据点。现今白古附近仍有旧都遗址、深受□人崇拜的雪曼德(Shwe Hmawdaw)塔,以及其他的佛塔、大卧佛等许多遗迹。
此地有乌萨拉(Ussāla)与罕沙瓦提(Haṁsāwatī)两种古名。前者与印度的奥利萨同语,意指当地有移民自印度渡海而来。后者是住民所喜爱的名称,意指“白鸟之城”。传说古代此地仍是浅海时,有一对雌雄白鸟飞到此处一仅能容一鸟的小沙洲上休憩。雌鸟找不到停留的地方,便停憩在雄鸟的背上。后来,陆地乃渐渐隆起。又据传西元571年,来自打端(Thaton)的达玛拉(Thamala)与维玛拉(Wimala)兄弟,于此建造白古城。
1287年华瑞鲁(Wareru)建立白古朝(1287~1539);1369年以后,以白古为首都。加上新航路的开通,乃为白古带来空前的繁荣。造成白古的黄金时代。白古之名也因通商而来的葡萄牙人,而传到西方。缅甸现存最古老的法律书《华瑞鲁法典》(Wareru Dhammathat),即此一王朝所编纂的。达磨悉提(Dammazedi)王在位年间(1472~1492),曾派遣僧侣至锡兰,将迦梨耶尼(Kalyani)的戒法传回白古,并在白古城附近设置戒坛院,尝试统一当时的佛教各派。今日仍留存的迦梨耶尼碑文,即记载此一事迹。缅甸人建立东固朝后,直到1635年为止,均以白古为首都。不久,白古城即受伊洛瓦底江淤浅的影响,而失去其海港的价值。
白古在东固朝的压制下,经常发生反抗运动。1740年再次独立,统治卑谬以南的地方,并攻到上缅甸的阿瓦。但1757年,又再度为缅甸的阿拉紊巴耶朝所征服。白古城完全遭到破坏,住民也被俘虏。□人虽然屡次蜂拥而起,但因受到激烈的弹压,而不断地逃到暹罗。致使人口锐减,三角洲地带遂完全荒废。其后,波特巴耶王对2-2-8-2人采融和政策,并重建白古城。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曾占领白古城。第二次英缅战争,白古成为英国的领地。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缅甸全境被并入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至1948年缅甸始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