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白莲教


  中国民间宗教。流行于元、明、清三代。依旧有的传说,此教可溯源自十二世纪南宋‧茅子元所创的白莲宗。茅子元,为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唱导归依三宝,奉持五戒,念阿弥陀佛而愿生净土,又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提倡新义,遂成一派,称为白莲宗。子元又将佛教教理要约于“普、觉、妙、道”四字,以指导信徒。其教团系属半僧半俗的集团。强调持菜食,故教徒称为白莲菜。子元在世时,白莲宗之教团素质,尚称清净,并未沦为邪伪。但在子元死后未几,白莲宗的组织、教义渐起变化。而且,民间也逐渐产生一种信奉“弥勒下生”的新教派,且亦名为白莲教。此一信奉弥勒下生的白莲教,究系自子元之白莲宗演化而来,或系不同之新兴教派,学术界迄今仍有不同看法,未有定论。
  信仰弥勒下生的白莲教,戒律松懈,教徒
  夜聚晓散,集众滋事。间亦有武装起事之事发生。元末,各地均起白莲教徒之乱,中以韩山童之起事最为著名。至正十一年(1351),栾城韩山童以“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为口号,连合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等人,藉白莲会号召江淮各地农民起事叛元。其徒众皆着红巾,故世称红军或红巾贼;又因烧香礼拜弥勒佛,故亦称香军。
  明太祖朱元璋初亦投红军,后益得势,终即帝位,建立明朝。太祖固知白莲教惑众的危险,乃下令禁抑。但在明代,白莲教之浸透民间愈烈,据《明实录》所载,明一代所起与白莲教有关之乱事达八十回以上。其中以明末起于山东的王森、徐鸿儒之乱为最大的乱事。据称其徒众不下二百万。
  明中叶以后,民间宗教有无为、龙华、悟空、弘阳、净空、三阳、混元、闻香等数十种。一般皆统称为白莲教。此等白莲教系教团各为布教而制作经典,通常称为“宝卷”。宝卷的内容庞杂,但可看出其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又,由于派系众多,所信奉的神除弥勒佛外,另有天官玉皇、地狱阎王与人间的圣贤。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更产生对“无生老母”的崇拜。
  入清以后,白莲教又增加老官斋、八卦教等支派。加上明代的支派,名目竟达百余种。其中有藉持斋、念诵、戒贪、戒淫等修行,以求成佛、成仙的白莲教徒,相当活跃。自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可说是白莲教的极盛期,不仅活跃于北方诸省,在东北及南方各省亦广泛流行。嘉庆朝(1796~1820),以混元教刘松的弟子刘之协为中心,拥立据称是明代遗裔的牛八。以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而辅佐牛八,并改混元教为三阳教,或假治病、持斋以吸引庶民,乃兴起大规模的叛乱。此乱起于湖北二十州县,蔓延河南、四川、陕西、甘肃诸省,于嘉庆八年始被平定。但后又有清林召集残党,称为天理教而作乱。
  [参考资料] 铃木中正《清朝中期史研究》;李守孔《明代白莲教考略》;望月信亨《中国净土教理史》;重松俊章《初期的白莲教会》;竺沙雅章〈关于白莲宗〉(《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二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