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百法明门
明了通达百种法门之意。如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云(大正9‧547b)︰“勤行精进,须臾之间得百三昧,(中略)能善入百法门。”《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5b)︰“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教化品〉云(大正8‧827a)︰“若菩萨住百佛国中,作阎浮四天王修百法门,二谛平等心化一切众生。”
关于百法,有许多说法。《十地经论》卷三云(大正26‧145a)︰“能善入百法门者,为增长自智慧思惟种种法门义故。”《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一说百法是指蕴、界、处等种种法门。故有认为百法是种种法门之义,非指实数。此外,《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云(大正24‧1011c)︰“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亦即以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等十信心一一各有十心,形成百法,并于初住位中增修之。
法聪《释观无量寿佛经记》以法相所谓五位百法为百法,认为入初地则可于一时顿证此百法门;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六云(大正37‧231a)︰“言百法者,如百法论所出名数。今于此法皆证三谛,乃以百法而为明达三谛之门。三谛若明则了一切。”即明达心心所乃至无为之百法,称为百法明门。又,《释观无量寿佛经记》说一切众生之心数法中有受、想、思、触、欲、慧、念、解脱、忆、定等,一数起时,余九相扶而起成百数,具三佛性。此百入十住圆证三佛性,亦名为百法明门。此亦为一说。
此外,《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云(大正24‧1019b)︰“法门者,所谓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故十信心中,一信心有十品信心,为百法明门。复从是百法明心中,一心有百心,故为千法明门;复从千法明心中,一心有千心,为万法明门。如是增进至无量明,转转胜进上上法,故为明明法门。百万阿僧祇功德。一切行尽入此明门。”又,《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说菩萨住千佛国中,为忉利天王修千法门;住十万佛国中,为炎天王修十万法门;乃至住不可说不可说佛国中,为第四禅大静天王三界主,修不可说不可说法门。盖皆说明初地以上转转增进则得无量之明门。
[参考资料]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卷下〈大众受学品〉;《仁王经疏》卷中(本);《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一;元照《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观经散善义传通记》卷二;《秘藏记私末钞》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