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百颂诗集(梵śataka)


  梵文文学中,集录个人一百颂诗的诗集。又作百诗章。由于其体为一种文学形式,故其名并非特定一书。而是此一类书的泛称。又,《百颂诗集》应是一人百首的诗集之意,但现存此类作品的颂数,却有所增减,已非仅限于百颂。
  在诸多《百颂诗集》中,以西元七世纪左右,伐㮹呵利(Bhartṛhari)所撰的《恋爱百颂》(śṛṅgāra-śataka)、《处世百颂》(Nīti-śataka)及《离欲百颂》(Vairāgya-śataka)三部抒情诗集为最有名。前者系以恋爱情绪为主题,作者藉丰富的词藻、优雅的诗句来赞美恋爱,颂扬女性的魅力,然字里行间却蕴含劝人舍弃烦恼、求证解脱之意。后二者则阐述实践道德的要谛,以除烦恼为最高理想,更教导证得解脱境地之道,颇能彰显作者的人生观与哲学思想。
  有人认为诗人伐㮹呵利(Bhartṛhari),即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文法家伐㮹呵利。但观《百颂诗集》的内容,可知此伐㮹呵利显然是印度教湿婆神的崇拜者,其思想体系为吠檀多哲学思想,而义净所述的伐㮹呵利则是一佛教徒,故二者未必同为一人。由于荷兰人亚伯拉罕‧罗格尔的介绍,伐㮹呵利乃以其所著《百颂诗集》成为第一位受欧洲瞩目的印度人。
  [参考资料] 《The Epigrams attributed toBhar-tṛhari,including the three centuries》;《śataka-trayam of Bhartṛh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