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真言宗


  日本的佛教宗派。又称东寺密教,略称东密。按,中国的密教经由空海传至日本,然后独立成为一宗,此宗派即是真言宗。又称为真言陀罗尼宗、秘密宗、曼荼罗宗、瑜伽宗等。其重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若加上《苏悉地》《瑜祇》《要略念诵》三经,则称五部秘经。教相(教理)的中心是体大、相大、用大的三大说。体大是指六大,相大是指四种曼荼罗,用大是指身口意三密。而实践修行的内涵则有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的行法,以及灌顶等方面的作法。
  空海入唐后,从惠果受真言密教的奥义,大同元年(806)回到日本,驻锡高雄山寺,为最澄及南都(奈良)的高僧们授金胎两部的灌顶。由于得到嵯峨天皇的信任,弘仁七年(816)受赐高野山,乃建金刚峰寺。十四年,又得到京都的东寺,并改寺号为教王护国寺。金刚峰寺与教王护国寺,乃成为真言密教的根本道场。承和二年(835)朝廷赐予每年三人出家的名额,并承认真言宗的独立。
  空海有实慧、真济、真然、真雅等弟子。在九世纪后半,真言宗分成广泽、小野二流。广泽流开祖是益信,属实慧系统。小野流开祖为圣宝,属真雅系统。不久,二流又各分出六流,共成为十二流。其后分派延续,变成七十余流之多。
  小野、广泽二流的分派,起于事相(灌顶、修法等具体的仪式作法)方面的琐屑差异;而教相上的分裂,则导源于平安末期觉鍐的出现。觉鍐兼任金刚峰寺座主及大传法院座主,欲支配高野山,而引起该山徒众的反感。保延六年(1140)因住房被袭击,遂移居根来。从此分裂开始,直到一四0年后赖瑜出现,将高野山的大传法院及密严院,迁至根来,新义真言宗乃告正式独立。而称高野山东寺方面的宗派为古义派。
  新、古二派在教相上的相异点是︰古义派主张本地身说法,而新义派则首倡加持身说法。新义派以根来寺为大本营,后来分成丰山派(长谷寺)和智山派(智积院)。古义派到近代又分为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阶派、真言宗醍醐派、真言宗御室派、真言宗东寺派、真言宗泉涌寺派、真言宗善通寺派。
  ◎附︰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二期第七、第十章(摘录)
  正如传教大师的天台宗不可混同于中国的天台宗一样,也不应把弘法大师的真言宗同流行在印度、中国的密教看作是相同的。密教最初由印度的龙树、龙智兴起,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传到中国,在唐朝中叶颇为盛行。(中略)在奈良时代已经传入日本,到了平安朝初期,有所谓八家的传入,但其中专修密教而且得到正统密诀的归国者却 只有弘法大师空海。并且大师与其他密教家不同,为密教作了教相判释,说明了整个佛教对密教的关系,阐明了整个佛教的终极妙义在于密教。这正如传教大师的天台宗在印度、中国不见其类一样,弘法大师的真言宗在日本传播的盛况不能不说是在印度、中国前所未见的。
  大师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作为根本经典,以《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以及《大日经疏》作为扶助的论释,又参酌其他各种经论及仪轨,精致地判释教相,创立真言宗。真言宗也称密宗,完整地应称为“三秘密宗”。释迦的说教,因为全是“随他意”的说教,所以不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他意”的,就是浅显易知的,因而可称为“显教”。大日如来的说教因为是“随自意”之语,所以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自意”的,就是很难了解的,故也可称为“密教”。难,不仅仅是“语”的难以了解,就是身、意,也不全是显教之徒可以了解的,所以完整地讲称为“三秘密宗”。因为本宗是废显教、立密教的宗教,所以有真言宗或秘密宗的名称。大凡教门的优劣,以佛身论作为根本。而如果说佛有法、报、应的三身,那么教也应分为三类。“应身说”是小乘教,“报身说”是大乘教,“法身说”是秘密教。相对于“法身说”这个秘密教来说,报、应二身说的大乘、小乘,可以合称为显教。所以,从横的方面看,就可分为显密二教;显教浅近,密教深奥。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显、密二教深浅差别,大师又创立“十住心”︰(1)异生羝羊心,(2)愚童持斋心,(3)婴童无畏心,(4)唯蕴无我心,(5)拔业因种心,(6)他缘大乘心,(7)觉心不生心,(8)如实一道心,(9)极无自性心,(10)秘密庄严心。这是弘法大师领会了《大日经》〈住心品〉的含义,把当时各外道、各佛教分到十段之中,用以说明他们的深浅高下的差别,把显教分在前九心里,而把密教列为第十心。这样,真言的秘密教位于各种显教之上,而要登上这个最顶点的秘密台,不可不经过显教九心的阶梯。使密教有这样崇高的资格,确实是弘法大师的功绩,金刚智、不空没有这种论证,慈觉、智证的论证,也没有达到这种境地。
  真言宗的要领可以用“体、相、用”的“三大”来说明。地、水、火、风、空、识是“六大体大”;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是“四曼相大”;身密、语密、意密是“三密用大”。如显教把万有的本体说成是真如、法性、黎耶、一心等等。既然它不是消极论,就是理想论。而现在密教以显明地、水、火、风、空、识为万有的本体;佛是六大,鬼也是六大,天地也是六大,人们也是六大,虽然法界无限,但皆为六大所造。这就是“即事而真”。把此六大分开,则地、水、火、风、空属于胎藏界,识大属于金刚界。或者可把这两部分分为理、智,可分为色、心,可分为因、果。尽管如此,六大是无碍的,举一全收,所以胎藏金刚、理智、色心、因果是不二而二,二而不二的。
  这样胎、金两部的六大,也不是没有其固有的相貌。其相貌虽多而无数,但概括起来则不超出四类。第一是大曼荼罗,凡是诸佛、菩萨、诸神、诸鬼,以及人们的身形、万物的形象皆如是。第二是三昧耶曼荼罗,凡是诸佛、菩萨、诸神、诸鬼的印契,或如所用的东西,以及像人们的衣服等,皆属此类。第三是法曼荼罗,就是诸佛、菩萨、诸神、诸鬼等的名号。第四是羯磨曼荼罗,就是诸佛、菩萨、诸神、诸鬼的威仪、事业。以上统称为金、胎两部的曼荼罗;这四曼荼罗,是六大体中所本有的义相。而因为这无限的六大是互相涉入融通的,这四曼自然也是互相涉入融通的。即诸佛等的四曼人们都具备,而人们的四曼诸佛等也不可不具备。所谓曼荼罗具有“轮圆具足”之义。这样,表达这“大、三、法、羯”的义相的互相涉入的法旨,名之为曼荼罗。而“四曼相大”之表现于人“身”,例如手按照法则去结印契,此为身密;“口”诵各种真言陀罗尼,此为口密;“意”认识心、佛、众生三平等的观念,此为意密,统称为三密用大。如果成就了这三密,此身立即成佛,所以龙树说︰“父母所生身,即证大觉位。”
  根据上述原理,真言宗提出三种即身成佛,称为“理具成佛”、“加持成佛”和“显得成佛”。所谓“理具成佛”就是依据“体”的六大,“加持成佛”是依据“相大”的四曼,“显得成佛”是依据“用大”的三密相应。而所求的不是“理具成佛”,也不是“加持成佛”,而在于“显得成佛”。以上只是关于真言宗的教相。此外,本宗虽也规定了仪规非常繁杂的事相,但这里略而不述。这是因为事相不应笔录的缘故。(中略)
  益信、圣宝二僧正以后,日本真言宗形成了两大流派。这两位僧正虽然都出于源仁僧都的门下,但他们的修学系统却有不同。益信最初跟兼传台密的宗睿僧正学习,以后又归于源仁门下并掌握了其教义的奥秘。而圣宝前后师事真雅、真然,只接受弘法大师一派的灌顶。益信僧正以后,宇多法皇又从宗睿的末流神日重学真言教义,并且跟智证大师之徒增命学习密教的奥秘,因此,仁和寺的流派,与作为弘法大师嫡系的圣宝僧正流派所传授的教法相比,其事相有所不同,他们互相比法;益信这一支,到了宽朝时兴盛起来,而圣宝这一支,到了仁海时才兴盛起来。
  [参考资料] 显荫《真言宗义章》;神林隆净着‧欧阳瀚存译《密宗要旨》;佐藤良盛《真言宗》;池口惠观监修《真言宗の佛事》;大山公淳《真言宗法仪解说》;高井观海《真言教理の研究》;长谷宝秀编《真言宗安心全书》;福田亮成编《真言宗小事典》;新居祐政《真言宗信行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