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知玄(809~881)


  唐末禅僧。眉州(四川)洪雅人。即《慈悲三昧水忏》之作者。俗姓陈。字后觉。乳哺时即喜见佛像僧形。五岁时曾赋诗云︰“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七岁时曾在宁夷寺听法泰讲《涅槃经》。十一岁削发出家。时,奉丞相杜元颖之命,升堂说法于大慈寺,倾心听讲者无以数计,从此蜀人迳称师为陈菩萨。不久随净众寺辩贞受具戒,又学律及《俱舍》。后从其师法泰至长安资圣寺,在此敷演经论,受僧俗崇仰。文宗闻名,曾诏令入宫咨益。不久,广学唯识论及外道典籍、诸子百家。
  师常恨乡音过重不堪讲经,遂登象耳山诵大悲咒,终梦感神僧为之截舌换音。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奉勒与道士赵归真等会于麟德殿辩论释道是非,帝虽不纳师言,仍嘉其识见与口才。后以武宗破佛,师乃返巴岷旧山。宣宗大中元年(847)恢复佛教,师蒙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又建法干寺,诏师居止。大中三年,奉诏论议三教,颇合帝意,乃奏请重兴天下废寺。当时相国裴休与师深契于道,乃激扬中兴教法之事。八年,师上表乞归彭州丹景山,大行利济,受益者颇多。
  中和元年(881),僖宗出奔西蜀,诏师谈论法要,颇解帝意,乃赐号“悟达国师”。同年(一说中和三年)七月示寂,年七十三。塔于九陇山祐圣寺。法嗣有僧彻、慈灯等。中和三年,僧彻为撰传记。著有《慈悲三昧水忏法》三卷(现存)、《胜鬘经疏》四卷、《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礼忏文》六卷、《般若心经疏》《金刚经疏》《释氏杂文外篇》、箴论碑志、歌诗等二十余卷。
  [参考资料] 《宋高僧传》卷六;《净土往生传》卷三;《佛祖统纪》卷四十二;《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二十七;《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七;《释氏稽古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