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知讷(1158~1210)
又作智讷。韩国曹溪宗之开祖。京西洞州(黄海道瑞兴县)人,号牧牛子。俗姓郑。八岁,从曹溪山宗晖出家。受具后,与同学十余人结社,修习定慧。二十五岁时僧科合格,住昌平清源寺,以览《六祖坛经》而有得。二十八岁,移居下柯山普门寺,得唐‧李通玄《华严经合论》,悟禅之宗旨与华严之教相合,后于八公山居祖寺制〈定慧结社文〉以实修自励。数年之后,隐栖于智异山无住庵,专修内观。一日,阅《大慧语录》而豁然大悟。神宗三年(1200),又于松广山吉祥寺结社,前后十一年致力广宣独创之曹溪禅,提倡先悟后修与定慧双修。其后,创建亿宝山白云精舍、积翠庵、祖月庵等。熙宗元年(1205),改松广山定慧寺为曹溪山修禅社,而成朝鲜禅之根本道场。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示寂,世寿五十三,法腊三十六,谥号“佛日普照国师”。著有《真心直说》《修心诀》《法集别行录节要并入私记》《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念佛要门》、〈六祖坛经跋〉等。法嗣有慧谌、正宣、守愚等人。
◎附︰里道德雄(等)著《东亚佛教概说》第一章第三节(摘录)
义天以来,约历经一世纪之后,出现了一位普照国师知讷(1158~1210)。他针对颓废已极的禅门,创设定慧结社,高揭改革禅门的火炬,为禅门注入一股欣荣的气象。现在,让笔者引述金富轼之子金绥所撰的碑文,来考查一下知讷的传略吧!知讷承袭了阇崛山派的宗晖禅师之法后,旋于明宗二十年(1190)春,于国都开城郊外的八公山居祖庵创立定慧结社。神宗三年(1200),将之迁移至松广山吉祥寺,随即举办为期一百二十天的庆赞法会,藉着修道的机会,同时为国运的兴隆祈祷。知讷住持吉祥寺前后长达十一年,其间,王公士庶之入社者,数以百计,四方学人云集,知讷周遭诚可谓济济多士。
其后,知讷又陆续创建亿宝山的白云精舍、积翠庵、祖月庵等修禅道场,促使禅门逐步迈向兴隆之途。熙宗元年(1205),将松广山定慧社更名为曹溪山修禅社,成为曹溪宗的滥觞。曹溪宗之名取自六祖慧能的住山,自古即时见于禅宗或禅寂宗的禅门内,及至高丽中期,“曹溪”之名就日益盛行。知讷之所以选用此一名称,其义系表示其乃承继祖师禅的传统而来,并意味着禅宗教理尽皆一统的真谛。
知讷特重《金刚般若经》,并透过《六祖法宝坛经》、李通玄的《华严经合论》、大慧宗杲的《大慧语录》,以及圭峰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等经籍,来培养道境。不过,知讷的立场并非义天所倡的“以教为主的教禅一致说”,而是另辟“禅教一致的实践佛教”的新途径,并且以禅为主旨。他所竭力阐扬的是实践禅,必须先参透定慧双修的坐禅,复秉持耐性力加修研,俾了悟一己的本来面目──空寂灵知之心──,亦即清净的心和体,也是众生的本源觉性,或“真心直说”中所揭橥的真心。此外,知讷所主张的方法并未局限于坐禅,而是综合念佛、看经之功,且尤重念佛。他认为于念佛三昧之际能得渐悟,遂力倡发自一念真觉的十种念佛说,藉以弥补企及顿悟的一念真觉之难。知讷融会各宗教理,对佛教的教学做了一番总整理,使其成为以心为一统的实践之行。此举诚为参透念佛、看经等日常行仪,基于民众佛教的立场,将禅宗实践化,以行其济民救世之志。知讷在佛教史上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朝鲜佛教也因其而舒展新契机,故称其为创新达变的枢纽人物,也绝不会失之过誉。
知讷笔耕甚勤,著述颇丰,不仅以《修心诀》《真心直说》等晚年作品为代表作,较早期的《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念佛要门》以及明宗二十年住持八公山居祖庵时所撰的〈定慧结社文〉等,莫不鞭辟入里,别具创见,予后世极深远的影响。知讷的弟子多得不胜枚举,尤以《禅门拈颂》的编者松广寺二世慧谌,以及自天台宗转而投效的了世最为出类拔萃。了世日后创办普贤道场,与多数学人往来,颇具承先启后的风范。
[参考资料] 《朝鲜金石总览》卷下〈海东朝鲜国湖南路顺天府曹溪山松广寺赠谥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序〉;《东师列传》卷一;《韩国佛书解题辞典》;李能和《朝鲜佛教通史》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