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石佛
石雕佛像的略称。详称石佛像,又称石像。古来所雕造的佛像中,属于木像、金铜像、塑像者较少,而为石像遗留下来的为数颇多。尤其在印度、中亚、中国等地,更是盛行石佛的雕造,玆分述如次︰
(1)印度︰在该国联合州摩突罗(Mathurā)博物馆所藏释迦佛坐像及菩萨立像;鹿野苑(Sārnāth)博物馆所藏菩萨立像(台座周围有“迦腻色迦王三年造”之铭文)为最古的石佛。据称皆是西元二世纪初期的作品。此外,在佛陀伽耶(Buddha Gaya)、那烂陀(Nalanda)等遗址,及阿旃陀(Ajanta)、艾罗拉(Ellora)等石窟,以及加尔各答(Cal-cutta)、摩突罗、鹿野苑、拉库那(Luck-now)等博物馆中,尚保藏许多古代雕刻的石佛。按印度佛像之雕造,似始创于犍驮逻。其现存的作品中,有被认为是西元前后之作品,且多雕于绿泥片岩上,颇有古代泰西之风格。
(2)东南亚地区︰此地区所存的石佛亦多,颇受南印度的影响。如锡兰(今斯里兰卡)自古即盛行石佛的造立。今尚存者,有波隆纳鲁沃(Polonnāruwa)高约二十尺的阿难陀立像;奥克那(Awkana)高约四十六尺的释迦佛立像;怛特利马来(Tantrimalai)长约三十八尺的大涅槃石像等。其他,从阿㝹罗陀补罗、波隆纳鲁沃等地发掘出的石佛也为数不少。
爪哇岛波罗浮屠(Barabudur,八至九世纪)的回廊中,浮雕有无数有关佛传及本生的佛像,各层壁顶的龛上刻有五0四尊石佛。顶上七、八、九等三层建立七十二塔,各安置一尊石造说法佛。其手法多为笈多式,雕法极妙。另外,高棉的洞里湖北方遗迹吴哥窟(Angkor Thom)、吴哥寺(Angkor Vat)等,亦留存许多石佛。但此等石佛多为奇异的面貌与不均衡的姿势,艺术方面的特色较少。
(3)阿富汗︰在该国巴米扬(Bamiyan)的大摩崖上,刻出甚多佛像。其中有二大佛像古来即著名。亦即《大唐西域记》卷一梵衍那国条所载(大正51‧873b)︰“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其一尊高一七五尺,另一高一一五尺,相传系西元二、三世纪左右所作。现今荒废已甚,亦无昔日光彩。
(4)中国︰据《高僧传》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十二等所述,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有维卫佛及迦叶佛二石像,浮现于吴郡淞江沪渎口。朱膺、帛尼等数十人迎之安置于通玄寺。像高七尺。此当系我国最早的石佛像。又,北凉‧沮渠蒙逊曾开凿沙洲三危山以造佛像。另依《广弘明集》卷十五、《续高僧传》卷二十五的记载,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沙门慧达于凉州西番禾县的山崖上,造立一高一丈八尺(一说三丈)的石佛像,后于孝所正光(520~525)初年因风雨雷震而崩坏。
北魏文成帝时,昙曜于京城之西三十里武州西山(即山西省大同云冈)石崖,开凿窟龛五所,称为灵岩寺,各窟皆镌造佛像一躯。其中最大者有七十尺高,雕饰奇伟。此为云冈最早的石龛。未几,献文、孝文二帝继其业。至太和十八年(494)凡三十四年间完成二十大窟。其中第五窟大佛洞的正面中央凿刻有本尊释迦坐像。高约五十五尺,两膝间径长五十一尺八寸,端严雄伟,是云冈最大的石佛像。其他第十三窟弥勒洞的本尊高约五十尺,姿势甚美。第二十窟的本尊释迦坐像,膝以下埋没,但可测得全高约四十五尺。面貌特显北魏的特质,具雄伟气魄。
云冈的岩层为砂岩水平层,适合大龛大佛的雕造,加以北魏拓跋氏的雄伟志向,其规模之壮大实为世界之冠。
又,河南省龙门的石龛,系北魏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以后所营造。从景明(500~503)初年开始,历经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刻凿,尤其是唐高宗及武后更盛大经营。其中主要有二十一窟。第二十一窟古阳洞所安置的本尊释迦佛为时最古,高约十五尺。第三窟宾阳洞的本尊释迦坐像,构想最为雄大,雕饰亦壮丽,为龙门石佛中之白眉。
山东历城黄石崖的石佛,造立于魏末,以一洞窟为中心。其窟内及与洞窟接邻的磨崖,刻有无数的小石佛。此地的石佛破损颇严重,且乏大型作品。然而尚能留存北魏遗风。山东省千佛山,另存有一尊弥勒佛像(有“东魏元象二年造立”的铭文),相传是晋州灵石寺僧护于寺北山谷得丈八之石而雕成的。其他,在河南省巩县石窟寺、山东省云门山、玉函山、佛峪、白佛山,以及山西省天龙山、河北省南响堂山等,亦留存甚多石佛像。
此上所述乃中国北方造立石佛之盛况。在南方,造立的事例甚少,此当系南方地质异于北地,适合刻出巨大石佛的岩崖稀少之故。《法苑珠林》卷十四记载,南齐建元年中(479~482),于广州番禺的毗耶离精舍安置扶南国的石佛,其形甚异,以七、八十人之力方得动之。南齐永明四年(486),僧护于剡县隐岳寺之北崖欲造十丈石佛,工未竟而殁。后僧祐继其业,于天监十五年(516)竣成。又,《佛祖统纪》卷四十记载,唐‧开元十八年(730),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造立高三六0尺之弥勒像,以九层楼阁覆盖之,号凌云寺。此像现存于四川省嘉州嘉定。滨临长江之一支流。今树木苔苏茂生,宛然如山丘屹立,为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像。
(5)朝鲜︰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已盛行雕造石佛。著名的有七世纪前半百济的遗品──忠清南道瑞山郡云山的摩崖佛;新罗的遗品──庆州南山长仓谷的菩萨立像等。从三国时代末期到统一新罗时代,在庆州南山雕有许多摩崖石佛,另有八世纪中叶以石室构造作成的庆州石窟庵之诸像。统一新罗时代的石佛,与金铜佛同是当时雕刻的主流。其后高丽时代以后,仍雕有形式化的石佛像。
(6)日本︰该国最早的石佛,系《日本书纪》卷二十敏达天皇十三年(584),从百济运来的弥勒石像一躯。其后,曾于北九州一带进行造立摩崖石佛。其作品今散在肥前(佐贺县)松浦郡田浦、筑前(福冈县)太宰府的南方山地、丰后国(大分县)的东半岛及大分市外臼杵町附近。其中,丰后西国东郡田染村熊野神社境内的不动明王大石像,为日本最大的石像。臼杵町深田的石佛计有百数十尊。其中存于山王社境内的一群,其雕法最为雄伟。
[参考资料] 《地藏菩萨本愿经》;《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卷二;《佛祖统纪》卷六、卷三十六、卷五十三;《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十;常盘大定《支那佛教の研究》;道端良秀《中国佛教と社会との交涉》;《支那美术史雕塑篇》;《日本石佛大观》;V. Smith《A History of Fine Artin India and Ceylon》; A. Gru|nwedel《Alt-kutscha》;Le Coq.《Die buddhistische spa|tantike inMittelas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