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示教利喜
佛陀教化众生的四种方式。即示、教、利、喜的并称。又称示教赞喜,或示教照喜。《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云(大正1‧14b)︰“时庵婆婆梨女,取一小床于佛前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杂阿含经》卷四云(大正2‧24a)︰“尔时世尊为憍慢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佛世尊次第说法。”《菩萨地持经》卷二云(大正30‧898b)︰“教诫众生所谓示教赞喜。令修善法舍不善法。”此谓示教利喜是表示佛说法教化的次第。巴利经典之中似未有一定的成语,而汉译阿含中则常常提到这一词汇。
又,《中阿含》卷二〈七车经〉所载“劝发渴仰成就欢喜”,以及《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所载(大正3‧906b)︰“时,世尊方便教化输头檀王,说法显示,令其解悟,令叹喜已,从座而起,还于本处。”亦皆与此同义。
《大智度论》卷五十四释其义云(大正25‧445a)︰
“示者,示人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生死为丑,涅槃安隐为好,分别三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教言汝舍恶行善是名教。利者,未得善法味故心则退没,为说法引导令出。汝莫于因时求果,汝今虽勤苦,果报出时大得利益,令其心利故名利。喜者,随其所行而赞叹之,令其心喜。若乐布施者赞布施则喜故名喜。以此四事庄严说法。”
净影《大乘起信论疏》卷下(上),将之配于四谛三转法轮,即示转配于示,劝转配于教,证转配于利喜;或示苦配于示,令断集配于教,令修道配于利,令证灭配于喜。
此外,《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谓示者,示其义;教者,教其行;利者,使得义利;喜者,行成而喜。《大乘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五则谓示教在能化,利喜在所化;示其义故能得义利,教其行故依行而喜。
[参考资料] 《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卷二〈游行经〉、卷十七〈沙门果经〉;《法华义记》卷七;《法华经文句》卷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