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祇夜(梵Geya,巴Geyya,藏Dbyaṅs-kyis bsñad-pa)
十二部经之一,九部教之一。又作歧夜,意译诗歌、应颂或重颂,又译祇夜经或重颂偈。为由有歌颂之意的动词语根gai的未来受动分词转化而来的名词。乃诸经中于长行(散文)之后,再重述或补充经义的偈颂。《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云(大正27‧659c)︰“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云(大正30‧753a)︰“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他,又略标所说不了义经。”
诸经所以用应颂,有二目的,一为重复,在长行之后,再以偈颂重叙文义。二为补阙,由于长行所说未尽,复以颂文补充。祇夜的形体虽然是一种伽陀,但是伽陀只是韵文,与前后教说的内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祇夜既重复前文所说,又有追补的功用,无疑地与前说必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又,忧陀那虽然也是同样形式的偈颂,但是它依感兴而立,为无问自说,与祇夜亦不尽相同。
[参考资料] 《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六;《顺正理论》卷四十四;《大乘义章》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成实论》卷一;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