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祇陀太子(梵Jeta,巴Jeta,藏Rgyal-byed)


  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太子。又作逝多祇头、祇洹、祇桓、祇多、移多、制多、誓多等,略称祇。意译胜或战胜。其得名由来,依《玄应音义》卷二十五所述,波斯匿王与邻国战胜之日,恰好太子诞生,故命此名。
  佛陀在世时,舍卫城的给孤独长者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佛教徒,有一次,他想在舍卫城附近建立精舍以供佛陀及僧众居住。当时,祇陀太子有一块八十顷左右的土地,地方平正,树木茂密,离舍卫城也远近适中。给孤独长者乃向太子情商洽购,最初,太子并不答应,他向长者戏称︰“如果你用黄金布满其地,我就将该园卖给你。”太子这句话本来是戏言,没想到长者真的回去用象运来黄金,开始布在该园各处。
  太子在惊讶之余,也无法反悔前言。又想到向释尊布施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因此,他答应将黄金布满的地出售给长者,另外,他把园里的树木,无条件捐献出来。就这样,祇园精舍终于圆满落成。由于树木是祇陀太子所捐,因此叫做“祇树”(或逝多林),园地是给孤独所购赠,所以称为“给孤独园”。
  又,依《法句譬喻经》卷一所述,太子之弟毗流离欲篡位自立,乃弑波斯匿王,并入东宫斫杀太子祇陀。当时祇陀了悟世间无常,因此心无恐惧,甘心受刀。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则谓,毗流离王灭迦毗罗城之后,凯旋回国时,祇陀在深宫与宫女娱乐。由于弦歌声外扬,毗流离王闻之乃告大怒,并诘问太子︰“何以不辅佐政事,反而耽溺于娱乐?”太子答云︰“因为不忍杀戮人命。”毗流离王大怒,遂加以斫杀。不论二说何者为是,祇陀之为毗流离所杀一事,当可取信。
  [参考资料] 《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经〉;《孛经抄》;《中本起经》卷下;《贤愚经》卷十;《四分律》卷五十;《五分律》卷二十五;《十诵律》卷三十四;《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九;《高僧法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