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祖庭
佛教用语。与某一宗派之创建或发展有重大关系之寺院,而为后世该宗信徒所认可者,即为该宗之祖庭。有关我国各宗之祖庭,略述如下︰
[三论宗祖庭] {1}栖霞寺︰位于江苏南京东北四十里处的摄山中。梁朝时,高丽学僧僧朗来此师事法度,尤精华严、三论之学,世称三论宗初祖。其弟子僧诠,及诠之弟子慧布继住此寺。现有之佛舍利塔,乃五代时所重修。{2}嘉祥寺︰位于浙江绍兴县。三论宗初祖僧朗传于僧诠,僧诠传法朗,法朗传吉藏。吉藏于此寺讲经八年,听者常达千余人,此寺遂名闻天下。
[天台宗祖庭] {1}天台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天台三祖智顗于陈‧太建七年(575),来居此山,大弘祖业。因此世称其学派为天台宗。山下国清寺为天台宗之根本道场,山中宝相寺为智者大师入灭处,山上真觉寺为大师之塔院。{2}玉泉寺︰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东南麓。隋‧开皇十二年(592),智顗来此寺,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寺名由此大著。{3}延庆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初称保恩寺。宋‧至道三年(997),中兴天台教观的四明知礼,叹其颓敝,遂与觉圆积十年之力,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完成重建之功。并得赐号“延庆寺”。此寺一向为天台之教院,讲席颇盛。
[慈恩宗祖庭] {1}慈恩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原为隋代之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荐福而扩修,故称慈恩寺。玄奘自印度返回长安后,即任本寺上座,总辖寺务,并于此寺从事译经工作,世称慈恩三藏。玄奘殁后,弟子窥基继住此寺,世称其学派为慈恩宗。{2}兴教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唐‧麟德元年(664),玄奘示寂于玉华寺,原葬于浐水之东。总章二年(669),奉敕命改葬樊川之北原,此乃本寺创建之始。寺中有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圆测等三塔。
[华严宗祖庭] {1}法顺和尚塔︰位于陕西西安市,乃华严宗初祖法顺之墓塔。{2}五台山清凉寺︰位于山西五台县。华严宗三祖法藏殁后,四祖澄观私淑法藏之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严经疏》及《随疏演义钞》,以继法藏未竟之志,故世称澄观为清凉大师。③草堂寺︰位于陕西鄠县东南之圭峰下,又称圭峰寺。相传姚秦‧鸠摩罗什于此译经,时称逍遥园。五祖宗密居之,始称草堂寺,寺西有鸠摩罗什之塔。
[律宗祖庭] {1}道宣律师塔︰位于陕西长安终南山,为南山律宗初祖道宣之墓塔。{2}大明寺︰位于江苏扬州,原名栖灵寺。道宣之再传弟子鉴真曾在此讲律。{3}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江苏句容县北七里处。元代律学废绝,明‧弘光元年(1645),寂光居此,中兴律宗,为宝华第一世。其后,读体、德基、真义、常松、实泳、福聚相承,而成为清代律宗之根本道场。
[真言宗祖庭] {1}大兴善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又称兴善寺。唐‧天宝年间(742~755),真言宗第六祖不空三藏住此,设灌顶道场,建立真言宗,并译出密教诸经。寺中有徐浩书不空三藏碑。{2}青龙寺︰位于陕西西安市。不空三藏之弟子惠果(第七祖)住此寺东塔院。日僧空海、圆仁、圆载、圆珍、真如、宗睿先后入唐求法,皆在此寺受学真言宗法。此寺至宋代已颓废。今于遗址建有惠果、空海之纪念堂。
[净土宗祖庭] {1}东林寺︰位于江西九江县庐山西北麓。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刺史桓伊为慧远建此寺,慧远并自建般若台,安置弥陀三圣像,结集莲社。后世遂以慧远为净土宗初祖。寺东冈石室中有八角覆 钵形慧远塔。{2}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二十里处的石壁山中。北魏(386~534)末年,昙鸾创建。并依《十六观经》于此专修净业。唐初,道绰于寺中见昙鸾遗迹,甚受感动,遂专修净业,教人念佛,成为净土宗第二祖,并住持此寺。其后,三祖善导亦住持此寺,遂成为净土宗主要道场之一。{3}灵岩山寺︰位于江苏吴县灵岩山。相传东晋末年,司空陆玩捐宅第改建而成。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扩建。其后曾为律宗、禅宗寺院。至近代,净土宗高僧印光住此,参照《百丈清规》等各类丛林规约,制定灵岩山寺共住规约、念佛堂规约,及僧值规约等各项修行念佛之规定,本寺遂成为第一座严禁讲经、传戒、传法、收徒、经忏,而仅专修称名念佛之净业丛林。
[禅宗祖庭] {1}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五乳峰下。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为天竺僧佛陀所建。孝昌三年(527),禅宗初祖菩提达磨自印度来此,面壁坐禅九年,传法慧可,创立中国禅宗。此寺遂成禅宗祖庭。寺西北有初祖庵,寺西南有二祖庵。{2}匡救寺︰位于河北成安县。相传达摩为慧可说法于此。其后,慧可亦于此说法。{3}山谷寺︰位于安徽潜山西北之三祖山。寺内有三祖僧璨大师塔。{4}真觉寺︰位于湖北黄梅县东北冯茂山上。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居此。{5}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南方六十里处。创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原称宝林寺。六祖慧能于此开法。寺内有六祖肉身塔。
六祖之后,禅宗分为南岳、青原二派。南岳派下分出临济、沩仰二宗。青原派下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其后,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杨岐二派。杨岐派下又有虎丘、大慧二派。其祖庭略如下列︰
[临济宗] {1}临济禅师塔︰又名青塔。位于河北正定城南二里处的临济寺内。唐‧义玄住此寺,建立临济宗,为临济宗之祖。抗日战争时,此寺被毁,今唯存临济禅师塔。{2}黄龙山︰位于江西宁州西南八十里处。山中有永安寺(一名黄龙院)。宋‧慧南住此,大举禅风,建立黄龙派,为临济宗黄龙派之祖。{3}杨岐山︰位于江西萍乡县北七十里处。山中有寺,名普通禅院。宋‧方会(与慧南同门)住此,大扬道法,建立杨岐派,为临济宗杨岐派之祖。{4}虎丘云岩禅寺︰位于江苏苏州虎丘山。宋‧绍隆(杨岐派第五世)住此,建立虎丘派,为虎丘派之祖。{5}径山︰位于浙江余杭县,有寺名径山寺。宋‧宗杲(杨岐派第五世)住此,倡“看话禅”,建立大慧派,为大慧派之祖。{6}黄檗山︰位于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里处,有寺名万福寺。唐‧希迁(义玄之师)居此。明‧隐元隆琦亦住持此山,后渡日本,建立万福寺,创日本黄檗宗。
[沩仰宗] 唐‧灵祐居沩山,其弟子慧寂居仰山,共创沩仰宗。但流传不广,自晚唐至宋初,约一五0年便已衰歇。{1}沩山︰位于湖南宁乡县,有寺名密印寺,灵祐居此。{2}仰山︰位于江西宜春县南八十里处,有寺名栖隐寺(后改名太平兴国寺),慧寂居此大建法幢。
[曹洞宗] 唐‧良价住洞山,其弟子本寂住曹山,共创曹洞宗。{1}洞山︰位于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处,内有普利院。唐‧大中年间(847~859 )良价住此。{2}曹山︰位于江西宜丰县东北三十里处,有寺名荷玉寺,本寂住此,大举良价洞上宗风。{3}天童山︰位于浙江宁波县,有寺名天童寺。宋‧正觉禅师住此,大举曹洞宗旨,创“默照禅”。其后,日僧道元入宋,于此受学,归日后,建日本曹洞宗,为日本曹洞宗始祖。
[云门宗] 大觉寺︰位于广东乳源县北云门山,原名光泰禅院。五代时,文偃创建,并大弘禅法,建立云门宗。北宋时极为繁盛,然至南宋末即已衰歇。
[法眼宗] 清凉寺︰又名清凉报恩禅院。位于江苏南京城内。五代时,文益居此,立法眼宗。流传约百年。(取材自周叔迦《法苑谈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