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神泰
唐代法相宗僧。生殁年不详。与普光、法宝并称“俱舍三大家”。初住蒲州普救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译经于京师弘福寺。时,师与灵润等十一人共列译场,任“证义”之职。显庆二年(657),敕命为西明寺寺主。翌年四月,佛道七人奉召于合壁宫对论。师即为论者之一,曾立九断知义,破道士之说。又,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玄奘所译《瑜伽师地论》,序中有“蒲州栖岩寺沙门神泰(中略)详证大义”之文。显庆四年七月完成之《大毗婆沙论》,序文亦有“大慈恩寺沙门神泰证义”之语,故知师尝住栖岩寺及大慈恩寺。著有《俱舍论疏》二十卷、《因明论疏》二卷、《摄大乘论疏》十卷、《掌珍论疏》二卷、《观所缘缘论疏》一卷、《道品章》一卷、《大乘四善根章》一卷、《十二缘起章》一卷。其中,《俱舍论疏》与普光、法宝之疏,共称“俱舍三大疏”,惜现已不全。仅存卷一、卷二、卷四至卷七及卷十七等七卷。
[参考资料]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卷八;《开元释教录》卷八;《佛祖统纪》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