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神通寺
位于山东济南东南八十里处。前秦‧皇始元年(351),僧朗移居泰山。不久,僧朗又于泰山西北金舆谷昆仑山中建精舍,筑石室,内外屋宇数十余幢,闻风而来者达百余人。秦王苻坚钦其德,欲请止住,僧朗固辞不就。后苻坚沙汰众僧时,特诏昆仑不在搜查之列。燕王慕容德亦慕僧朗之德,曾给予二县之租税,声名由是大噪,时人遂呼金舆谷为朗公谷,称该寺为朗公谷山寺。
北周时,此寺曾遭废毁。隋‧开皇十四年(594),依昙迁之奏请而再兴,改名为神通寺。唐‧贞观十五年(641),义净(635~713)七岁,尝亲侍本寺之善遇及慧智,受其化育。尔后沿革不详。今颇为荒废,然存有昔日之不少遗物,如四面(门)塔、朗公塔(俗称龙虎塔)、金元时代之历代住持墓塔,及元‧大德十年(1306)、至治二年(1322 )、明‧成化十年(1474)诸碑铭等。
又,寺西山腹悬崖有千佛崖,刻有大小石佛数百尊,当为初唐之遗作。又有僧明德所造佛像,其上有唐‧贞观十八年(644)及显庆三年(658)之铭文。此一石窟比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破损较少,故为识者所珍视。
[参考资料] 《高僧传》卷五;《广弘明集》卷二;《续高僧传》卷十八、卷二十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泰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