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称名念佛


  又作持名念佛、称佛或念佛。指口中称念佛之名号。《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云(大正2‧804a)︰“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法华经》卷一云(大正9‧9a)︰“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盖称名乃表归依佛、赞佛德、求佛加被之意,为佛道修行中最极简易又多利益之行持。
  关于称名的利益,或以之为排除修观障碍的方法,《摩诃止观》卷二示常坐三昧法,谓(大正46‧11b)︰
  “若坐疲极,或疾病所困,或睡盖所覆,内外障侵夺正念心,不能遣却,当专称一佛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称十方佛名,功德正等。所以者何?如人忧喜郁怫,举声歌哭悲笑则畅,行人亦尔。”
  此外,称名亦可证入三昧,得见胜相,终得往生其佛之刹土,如永观谓往生拾因之第八因,为(大正84‧97b)︰“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三昧发得故,必得往生。”另有说谓依称名可消灭过去、今生之重罪,如《弥勒上生经》云(大正14‧420b)︰“若一念顷,称弥敕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观无量寿经》亦云(大正12‧345c)︰“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又,称名时,依其修相可分定心、散心二种。此中,发得三昧,住止定心而称名,是为定心念佛;若以散乱之心称名,则称散心念佛。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十五;《普曜经》卷八;《观佛三昧海经》卷三、卷七;《悲华经》卷一;《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宝积经》卷十七、卷二十;《法华经》卷七;《法华经文句》卷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