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究竟(梵uttara,巴uttara,藏mthar-thugs-pa)
究极毕竟之意。梵语音译郁多罗。有二义,即(1)指穷究到物质的最后或最好之处,如《俱舍论记》卷十六云(大正41‧255c)︰“言究竟者,是成辨义,是终了义。”(2)尽物的边际,如《华严经探玄记》卷五云(大正35‧210c)︰“一一皆愿尽彼原际,各云究竟。”又,《胜鬘经》〈一乘章〉云(大正12‧220c)︰“究竟者即是无边、不断。”就中,“无边”谓横遍十方、“不断”谓竖彻三世。
此外,《十住毗婆沙论》卷三举出“十究竟”之说,《大乘起信论》列“究竟觉”、“非究竟觉”之二觉,《成唯识论》卷九称五位中的第五为究竟位,《摩诃止观》卷一称六即中的第六为究竟即。
此下附录五处经文,分别为究竟位、究竟道、究竟觉、究竟法身、究竟一乘之用例。
◎附一︰《成唯识论》卷十(摘录)
后究竟位,其相云何?颂曰︰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论曰︰前修习位所得转依,应知即是究竟位相。此,谓此前二转依果,即是究竟无漏界摄。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
◎附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五(摘录)
何等究竟道?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得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十无学法等。何等为十?谓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
◎附三︰《大乘起信论》(摘录)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性即常住名究竟觉。
◎附四︰《胜鬘经》〈一乘章〉(摘录)
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
◎附五︰《教行信证》〈行卷〉(摘录)
一乘者大乘,大乘者佛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究竟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
[参考资料] 《无量寿经》卷下;《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