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空无边处天(梵ākāśanantyāyatana-deva)


  无色界四天的第一天。也称无量空处、阿竭禅天、虚空知天、空知天、空处天。在“九地”中此天称为空无边处地。指厌色界有色质的障碍不得自在,故以空无边想的加行而入空无边处定,又以此定为因而得的定地之果报。厌色故无色蕴,是由受、想、行、识等四蕴而成的异熟生。
  《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曾叙述此名之由来(大正27‧432c)︰“但以加行故名空无边处,如施设论说︰以何加行修空无边处定,由何加行入空无边处定?谓初业者先应思惟墙上、树上、崖上、舍上等诸虚空相,取此相已假想胜解,观察照了无边空相,以先思惟无边空相而修加行,展转引起初无色定,故说此名空无边处。”《楞严经》卷九云(大正19‧146c)︰“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又,此天已无色蕴,故无方处。至于此天的寿命,《长阿含经》卷二十说是一万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分之为上中下品,下品一万七千五百大劫,中品一万八千五百大劫,上品二万八千劫;《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说是二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