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空海(774~835)


  日本真言宗开祖。赞岐(香川县)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鱼,密号遍照金刚。自幼随外舅阿刀大足学习儒教。稍长,出游京都,入大学明经科。后志于佛教,得《求闻持法》一部,乃跋涉各地高山大川,求寂静无人之境,勤修苦行。延历十二年(793)剃度,师事勤操,法名教海。后改为如空。十四年,受具足戒于东大寺戒坛,改名空海。后于久米道场东塔下发现《大日经》。由于对其中的梵字真言及印契等,不甚了解,乃决心入唐求法。
  延历二十三年,与最澄等人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留学,拜青龙寺惠果为师。得受两部大法及诸尊瑜伽,承续密宗嫡传。又从般若三藏等人受学悉昙。大同元年(806)携带内典、外典等数百部书册返国。其后,得到嵯峨天皇弘通密宗的敕许,在京都高雄山寺立坛授法,弘传密宗。因而声誉大振。弘仁七年(816),与弟子等营建高野山金刚峰寺。弘仁十三年,奉敕于东大寺建立真言院,修息灾、增益法。翌年,受赐东寺,以为真言宗根本道场,并蒙赐号教王护国寺。天长五年(828),创建综艺种智院,教授道俗弟子诸学,普及庶民教育。承和元年(834),得仁明天皇的敕许,仿唐朝设内道场作法,而于宫中设真言院,创办“后七日御修法”。翌年示寂于金刚峰寺,世寿六十二。谥号“弘法大师”,世称之为高野山大师,或野山大师。
  空海之门下弟子众多,而以十大弟子为最。其中以实慧、真雅为上首。从此日本密宗得以法脉兴隆,枝繁叶茂。师之著述丰富,主要有《即身成佛义》《秘藏宝钥》《十住心论》《辨显密二教论》《性灵集》等书。此外,师亦以书法闻名,被誉为三笔之一,墨宝有《风信帖》《三十帖册子》等。空海
  ◎附一︰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二期第六章(摘录)
  (前略)延历二十三年(804)三十一岁时与传教大师同行,随遣唐使入唐。在长安,他敬仰青龙寺的惠果阿阇梨,拜其为师,得受两部《大曼荼罗秘密法》,同时又从般若三藏等人受学悉昙。弘法大师在唐二年,于大同元年(806)携带内典、外典等数百部书册回国。弘仁元年(810),经上奏天皇,他在传教大师曾建立毗庐遮那坛的高雄山寺严修《仁王经》的大法,为镇护国家进行祈祷。这是他首次建坛修法,以后德誉渐渐传到四方,诸大寺的学僧争相前来问学,承其教示者很多。此后,他虽然被任命为东大寺别当,但不久就辞职,再次幽居于高雄山寺。东大寺的杲邻、道雄、元雄寺的道昌等人前后投其门下,受灌顶成为弟子。传教大师也屡次访问高雄,谈法论义,并派弟子来学习真言宗教义。智泉、真绍、真雅、真然等人都是弘法大师在俗时的亲友,也先后到高雄山寺接受灌顶。大师与这些弟子们一起在树林茂密的山中,日夜从事讲经说法。当时的嵯峨天皇酷爱文学艺术,对大师的诗文、书画十分喜爱,屡次下诏招请,大师也深感天皇之宠遇,把从唐朝带来的诗文集、书帖等物献上,以供天皇阅览,而且时时被召入宫,在方外清谈中甚至忘记尊卑之别。大师曾想远离城镇,据闲静地方另外创立道场。他在弘仁七年(816)离开高雄山寺,从大和出发巡行纪伊山中,来到高野观察山上地形,同年七月,蒙天皇敕许,带弟子实慧、圆明等人安排营建之事,经数年而成。此即高野山金刚峰寺。大师在这个工程完成之后,遍历东海诸地,到下野,登二荒山访胜道上人遗迹,不久又回到京师,接着到了赞岐(今香川),从事开凿万农池的工程。弘仁十四年(823),天皇下诏把东寺赐给大师,特别安置真言宗僧五十人,作为传布真言宗的永久基地,赐号为“教王护国寺”。此后大师与弟子都在此居住,营建讲堂、层塔等。到天长三年前后,这项土木工程竣工。淳和天皇(823~833)最深信大师。天长元年(824),大师率领实慧、真济、真雅、真绍等弟子在神泉苑熏修请雨经法,结果灵验。天皇敕任少僧都,大师上表辞退,天皇不许。不久升任大僧都。这期间大师常住东寺,出入宫中,致力于为镇护国家的祈祷和弘布真言秘密的法门,天皇的妃子如意尼等多人都从他受法和灌顶。仁明天皇(833~849)即位,在宫中设真言院,创办“后七日御修法”,大师担任法会的大阿阇梨。此后,大师隐遁高野山,召集弟子留下数条遗戒,于承和二年(835)三月二十一日结跏趺坐圆寂于山中真言堂,时年六十二岁。后追赠“法印大和尚位僧正”,在醍醐天皇(897~929)延喜二十一年(921)敕赐“弘法大师”的谥号。其著作有《即身成佛义》《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般若心经秘键》《二教论》《声字实相义》《吽字义》,以及关于其他事相的著作,数量很多。《性灵集》是弟子真济后来汇集成书的。弘法大师付法弟子有数十人,其中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并称十大弟子。真济僧正继承高雄的神护寺,后入东寺;真雅、实慧在东寺继承遗业,他们都致力本宗的兴隆。
  ◎附二︰《元亨释书》卷一〈空海传〉
  释空海,世姓佐伯氏,赞州多度郡人。父田公,母阿刀氏,梦梵僧入怀而有身,在胎十二月,宝龟五年生焉。母思其梦,小字曰贵物。年十二外舅朝散大夫阿刀大足教世典学文翰,十八上大学,虽读儒书,志在佛经。偶逢沙门勤操,受虚空藏,求闻持法,未剃染而事修练,甫冠岁就操落发,受沙弥十戒,研究三论。时操在泉州槙尾山寺。初名教海,后自改如空。延历十有四年登东大寺坛受具足戒,又改空海。乃于佛前誓曰︰三乘十二部经我心有疑未能决择,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愿垂加祐示我正法。梦中一人告曰︰有大经卷名《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果真秘要也。寤后问此经无知者,往来诸所恳诚寻求,适于和州高市郡久米道场东塔下得此经,披卷看阅,疑滞居多,自兹志远游。
  二十有三年夏五月,从遣唐使金紫光禄大夫藤贺能泛渤澥,秋八月着衡州界,乃德宗贞元二十年也。冬十有二月到长安城,□馆宣阳坊官舍,二十有一年又□居西明寺永忠法师故院。海周游城中诸刹,择求明师,谒青龙寺东塔院内供奉慧果阿阇梨,乃不空大广智三藏之高弟也。果见而喜曰︰我先知汝来,相待者久矣。顾诸徒曰︰是沙门者第三地菩萨也。夏六月,入大悲胎藏大曼荼罗投花,花着中台,果嗟叹以为大器,即沐五部灌顶之誓水。秋七月入金刚界大曼荼罗,八月授传法阿阇梨位灌顶,是日海设五百僧斋,果与《金刚顶》等诸密经并图画曼荼罗及诸道具曰︰昔大毗卢舍那世尊以秘密真言印付金刚萨埵,萨埵传龙猛菩萨,展转至大广智,智为三朝灌顶国师,亦付我。汝有秘密大根器,故我两部大法秘密印信皆悉授汝,宜以此金刚乘教及三藏所付供养什物归本土传布国界,然则四海安泰,万民丰乐,是亦报佛恩,酬师德也。
  又一日语曰︰瑜伽者密藏也,仪轨图器诸深秘之者,见行经书或遗而不载,假使间见秘记不藉调造子亦不委。便召供奉画工李真等十余人图胎金诸曼荼罗一十铺,又令供奉铸工杨忠信等新造道具一十五事,又集二十余辈经生写《金刚顶》等诸秘经,皆并付之。海又逢罽宾般若三藏,三藏曰︰我少年入道,经历五天,常誓传灯,来游此间,亦欲泛海游化东域,时缘不熟我志已矣!今与汝所译《华严六波罗蜜经》及梵夹,汝其持去通我夙志。则出经夹付之。
  元和元年秋八月归,乃大同改元丙戌也。□令流通传来密乘,弘仁帝□于宫中会诸宗硕师,各唱所习。海立即身成佛之义,诸家争折之,海辩论精审。上语海曰︰义虽玄极,朕思见证。海即入五藏三摩地观,忽于顶上涌五佛宝冠,放五色光明,威容赫如也。上离御榻作礼,群臣皆起拜,时三论之俊道昌、唯识之髦源仁、华严之英道雄、天台之杰圆澄等皆竖降旗。十有三年大同太上皇入坛灌顶,帝者密灌于此始焉。海已大兴密教,□述所业,海则《毗卢遮那经》及《菩提心论》,著《十住心论》品藻诸宗。第一异生羝羊心,第二愚童持斋心,第三婴童无畏心,第四唯蕴无我心,第五拔业因种心,第六他缘大乘心,第七觉心不生心,第八如实一道心,第九极无自性心,第十秘密庄严心。鳞次配抵,佗家之者或有问议,然东密之者至今男。初海得操师求闻持法,乃跻阿州大泷之岳修供,时天晴朗忽宝剑落座前。又往土州室户崎诵修如上,至五更明星飞入口,已而得闻持悉地。尔来身心勇健,堪任头陀,被葛而经冬,绝膳而过夏,精进苦行,朝忏暮悔。
  天长元年大旱,春三月□海于神泉苑修请雨经法,时守敏法师奏曰︰守敏世寿法腊共迈于海,先承诏为适宜。乃诏敏。敏以七日为期,散朝阴云厚布都下,暗如夜,雷鸣雨洒,举朝威异,□见雨之所沾,唯东西京而已。亦诏海,过七日不雨,海入三摩提见之,守敏咒诸龙入一瓶,海奏延二日,告诸徒曰︰池中有龙号善女,阿耨达池龙王之族也,此龙现形必得悉地。时金龙出,长九尺许,弟子真雅、实慧、真晓、真然等七人得见,余不观。海奏事,□和真纲以币物供神龙,散日重云震雷,大注膏雨,池水盈溢至火坛之畔,霖沛三日,天下皆洽,□加优赏。内州有一寺,其地原为龙池,龙移他处,池又涸,寺众苦无水,海点一所加持,清泉忽沸,因号龙泉寺。尝修不动使者法,海身出火焰,或入水想观,室内成池,其神异多类之。
  初弘仁七年游纪州相胜攸,上高野山创金刚峰寺。十有四年正月,□以东寺赐海建灌顶院。海准青龙寺法式,每岁二序行灌顶事,乃置慧果所付健陀国袈裟及念珠为寺镇。天长二年,□改高尾神愿寺名神护国祚真言寺赐海。承和元年,海奏乞准唐国内道场置真言院于宫中、□以勘解由司厅为曼荼罗道场,每年正月后七日息灾、增益修法至今不绝。二年正月,奏置试度三人,毗卢遮那经业、金刚顶经业、声明业各一人。初弘仁十有一年上赐宸奎传灯大法师位记。天长之始为僧都。承和二年,海在金刚峰寺。三月二十一日结跏趺坐,作毗卢印,泊然入定。先七日共诸弟子念弥勒宝号,至此日瞑目气绝,盖持定身待龙华也。年六十二,门人为七七忌。其间须发生,身体暖,经五旬,诸徒剃发,整衣敛全身,叠石造坛,立率兜波其上。定后四日,上□内舍人吊丧及赠赙,太上皇降吊书曰︰真言洪匠,密教宗师,邦家凭其护持,动植荷其德惠。岂图崦嵫未逼无常遽侵,速驰草书吊慰大定。
  海在豆州桂谷山寺以指向空写《大般若经》至〈魔事品〉,字画忽现空中。自此工笔翰,能五笔一时书,或书水上,墨不乱坏。奉□书大内南门诸额,又书应天门额,已挂之仰见,应字上点缺之,海乃掷笔补之,毫无差邪,王臣伏其妙。撰述尤多,《秘府论》《三教指归》《性灵集》等家家诵习,传来佛舍利八十粒、梵夹三、经疏二百一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诸曼荼罗宝器道具不遑具记。延喜二十有一年冬十月赐谥“弘法大师”。
  赞曰︰有非常之志,建非常之事,不是强为天机之所使也。才见登坛具戒,则能对佛立誓,是天机之所使与,故逾鲸波之险危,得龙树之深秘,故国山川云行雨施,若夫宫中之绀宇建护国之仪,顶上之宝冠证成佛之义者,又非天机之所及而已。昔饮光尊者正受鸡足,千岁之下少有人继。瞻彼南山筹室有侐,疑是同一三昧乎?唯其缺金襕伽梨之为异耳矣。
  [参考资料] 《空海僧都传》;《赠大僧正空海和上传记》;《高野大师御广传》;渡边照宏、宫坂宥胜合著《沙门空海》;中野义照编《弘法大师研究》;《弘法大师传记集览》(密教文化研究所编);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