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竹篦


  禅林中,师家指导学人(即弟子)时,作为使学人警觉悟道的法具之一。又称竹篦子。如《天圣广灯录》卷十六汝州叶县广教院赐紫归省禅师条云(卍续135‧744下)︰
  “后游南方,参见汝州省念禅师。师见来,竖起竹篦子云︰不得唤作竹篦子,唤作竹篦子即触,不唤作竹篦子即背,唤作什么?师近前掣得掷向阶下云︰在什么处。念云︰瞎。师言下大悟。”
  按,此一公案,在宋代亦为大慧宗杲所常用,后世称之为“竹篦子话”。
  此具是剖竹作成,呈“ㄟ”字形,如无弦之弓。手握处卷藤、上漆,并结绢纽,附流苏。其长度不一。系与拄杖、拂子共为师家、尊宿所用的法具。一般引申为开掌打人。现今首座论法时仍有沿用。而日本的禅林间亦使用此法具。
  [参考资料] 《宗门统要续集》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十一;《下学集》卷下;《东山殿御座敷庄次第》;《禅林象器笺》〈器物门〉;《一话一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