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第一义谛(梵paramārtha-satya,巴paramattha-sacca,藏don-dam-paḥi bden-pa)
“世俗谛”之对称。又称胜义谛、真谛、第一义。指具有卓越意义的真理、最高的真理、完全的真理。亦指圆满究竟之悟(智慧)的境地。
慧远《大乘义章》卷一释此词云(大正44‧482c)︰“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真者是其绝妄之称,(中略)审实不谬,故通名谛。”
古代诸家对此语之使用,颇有相异之处,《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八云(大正13‧123b)︰
“若有言语,则有滞碍,若有滞碍,则是魔界。若法不为一切言说所表者,乃无滞碍。何谓法不可言说,所谓第一义。其第一义中,亦无文字及义,若菩萨能行第一义谛,于一切法尽无所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大般涅槃经》卷十三亦云(大正12‧443a)︰“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中略)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中略)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
若相对于世俗而显第一义谛,则第一义谛为相对于“有”之“空”、相对于“差别”之“平等”、相对于“可说”之“不可说”、相对于“相待”之“绝待”。
[参考资料]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辩中边论》卷中;《显扬圣教论》卷六;《大乘庄严经论》卷二;《成实论》卷二、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