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筹(梵śalākā,巴salākā,藏thur-ma、tshul-śiṅ)


  音译舍罗。即指以竹、木、铜、铁等作成之细棒。长约一寸,粗如小指。多用于僧团举行布萨或灭诤时计算僧众人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云(大正40‧34c)︰
  “行筹者,为檀越问僧不知数,佛令行筹,不知沙弥数,行筹数之。(中略)筹极短,并五指,极长拳一肘,极粗不过小指,极细不得减箸。有客来不知,行筹收取数之,一人行一人收,乃至收已数之,知数已唱言︰比丘若干,沙弥若干,出家人和合若干。”
  《四分律》卷四十七云(大正22‧918c)︰“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应灭此诤用多人语,听行舍罗。”
  又,筹不仅限用于灭诤或布萨时,亦可用于平常计算物数。如《阿育王经》卷十所述,优波笈多每度弟子一人,即取一筹投于石室为记。此外,如厕时用以揩拭不净之木橛,亦称作筹,然其制略异,一般长约八寸,呈三角形,粗如拇指,或有涂漆者。
  [参考资料] 《五分律》卷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中天竺卫国祇洹寺图经》卷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一;《禅林象器笺》〈器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