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经藏
(一)指佛书的收藏处︰犹如今日的佛教图书馆。又称经库、经堂、经阁、藏经阁、法宝殿、毗卢殿、一切经藏、修多罗藏、大藏经楼。依其收藏经卷的方式可分二种,一种于经棚中设置机轴,以供旋转,此类又称轮藏、转轮藏、转关轮藏,由梁代善慧大士傅翕所创,本出自转法轮之意。相传转动轮藏所获的功德与受持读诵诸经同等。另一种则是以普通的书架排排并列。在古代,二者皆于经堂正面安置傅大士像或文殊菩萨像,所收经典涵盖经、律、论及印度、中国等诸师的佛教著述。
据《大唐西域记》卷三所述,迦腻色迦王曾令五百贤圣造三藏之注释各十万颂,并以赤铜作鍱,镂写论文,缄封于石函,建窣堵波,藏于其中。可知印度早已有经藏之制。
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即盛行设立经藏,如《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记载,五代时,由于吴越王笃信佛教,曾敕令天台宗的德韶国师建立经藏。数年之后,仅杭州一州便有十所经藏成立。宋代以后,随着大藏经的多次开版,造立经藏之风益炽。《佛祖统纪》卷四十四云(大正49‧405c)︰“天禧元年(中略)七月,诏赐台州东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千六百二十卷,住山本如劝郡人建教藏阁,以奉之。”同书卷四十七亦云(大正49‧429a)︰“淳熙元年二月,赐内帑于上竺建藏殿及赐大藏经,皇太子为书殿榜。”
朝鲜古来亦有藏殿之设置,如《高丽史》卷十载,高丽‧宣宗四年(1087)三月,王临幸兴王寺,庆祝大藏殿落成。同书卷二十四又述,高宗三十八年(1251)九月再刻大藏经,举行经板堂的落成仪式。现今伽耶山海印寺有大修多罗藏,内藏有《高丽大藏经》(再雕本)的板片。
在日本,随着写经风气之渐趋兴盛,诸大寺亦纷纷造立经藏。然其形式不一,如京都府醍醐寺经藏、岩手县中尊寺经藏为单层式;奈良县法隆寺经藏为双层式;奈良县唐招提寺经藏、东大寺本坊经库、同寺法华堂经库、同寺劝学院经库等处则为“校仓(高架仓库)造”,其规格亦有方五间、方三间、三间三面、三间二面等类。堂内多仿效中国经藏,安置傅大士像,但多武峰的净土院经藏则置释迦坐像及胁侍二菩萨像,睿山经藏置传教大师像。又,岐阜县安国寺的经藏为日本现存最古的轮藏式经藏。
(二)指佛经之集成︰与律藏(律典之集成)、论藏(论典之集成)合称三藏。
[参考资料] 《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广弘明集》卷二十二;《镡津文集》卷十二〈无为军崇寿禅院转轮大藏记〉;《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