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结界
(一)(梵sīmābandha,巴sīmam samman-nati)僧尼为使其戒行无缺失而区划一定的区域以从事修持活动,称为结界。可分为︰
(1)摄僧界︰为集聚僧侣以行布萨等行事,而划定的某一特定区域。有自然界与作法界之别。前者为︰以自然界中的特定场所为界。具体而言,即聚落界、兰若界(村庄外的安静场所)、道行界(僧侣游行时可依所住之处纵横一拘卢舍为界)、水界(水所流经处)。作法界︰指僧尼用来作僧事的地方,依其作法可划分为大界、戒场、小界。
(2)摄衣界︰僧尼为使其离三衣而宿时,不犯离宿之过,所划定的区域。
(3)摄食界︰僧尼为使其贮存食物或烹煮食物时,不犯宿煮之过,所划定的区域。
(二)指伽蓝的区域,或划定堂塔、伽蓝的区域。
(三)指密教于修法时,为使魔障不入,所划定的区域。该划定区域称为结界地。如日本之高野山、比睿山。
(四)指禅宗所区划的,作为修行道场的一定区域。
(五)特指禁止女性、鱼、肉等进入之处。该记号之石块称为结界石。如日本三钴寺门外有石碑,刻有“不许女人、鱼肉、五辛等,妄入山门。”
◎附︰《传戒正范》卷一〈净堂集众〉(摘录)
凡欲作法,须先结界。若三重界相如法,无诸妨碍,乃能成办一切。所谓律制僧居,必依结界,僧弘律制,岂越于斯。初发心者,来入伽蓝从僧乞戒,应先集僧唱方结界毕。次预请和尚允示日期,即白引礼师,便于净堂集众。次则通启二阿阇黎师,方可入室礼请。结界时,新求戒者,须驱出至眼见耳不闻处。若久行律处所,戒场久定,不须逐期唱方。
[参考资料] (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二;《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之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僧羯磨》卷上;《尼羯磨》卷上。(二)《金刚顶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中;《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准提大明陀罗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