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缁衣
又作黑衣、墨衣、墨染衣。即黑色法衣。黑色原为三种坏色之一,如《四分律》卷十六谓青、黑、木兰三色为佛制坏色;而在《十诵律》卷十五中,黑作泥,《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则作皂。上述黑皆非谓纯黑色,乃系指以杂泥所染者,故《大宋僧史略》卷上云(大正54‧238a)︰
“若服黑色,最为非法也。何耶?黑是上染大色,五方正色也。问︰缁衣者色何状貌?答︰紫而浅黑,非正色也。考工记中,三入为□,五入为緅,七入为缁。以再染黑为緅,緅是雀头色。又再染乃成缁矣。知缁本出绛,雀头紫赤色也。故净秀尼见圣众衣色如桑熟椹,乃浅赤深黑也。”
据此可知,后世用纯黑色为僧衣并不合印度佛教之体制。
在我国,古来即以缁衣为僧侣之代称,如《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五云(卍续130‧469下)︰“时慧琳者,以才学得幸于帝,与决政事,时号黑衣宰相。”《高僧传》卷八则谓时人称僧慧与玄畅为黑衣二杰。相对于僧众之称缁衣、黑衣,在家众则称白衣。
[参考资料] 《释氏要览》卷上;《佛祖统纪》卷三十六;《佛祖历代通载》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