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缘起相由
华严宗说明事事无碍理论之用语。意谓由缘而起之诸现象相互交织,合而为一。另一方面,法性之理圆融于诸现象中,称为法性圆融,此系表理事无碍之义。此二者皆为华严教义之根本。法藏在《华严游心法界记》中,将“缘起相由门”分为开说与合说,就诸法之有力、无力(即作用方面),阐述万法无一独存,而相互依存之理。
又,《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举“缘起相由”具有十义,(1)诸缘各异义︰谓诸法依各别之因缘而成立,诸缘不相混杂。(2)互遍相资义︰谓差别之诸法互遍互资,方成缘起。即一法遍于一切法,一切法镕融无碍于一法。(3)俱存无碍义︰谓诸法乃差别、无差别二义俱存无碍。(4)异体相入义︰谓由因缘所生之诸现象,其作用相互交织。(5)异体相即义︰谓异体互成一体,其体相即无碍。(6)体用相融义︰谓诸法于用为相入,在体为相即。故若以体摄用,则体外无用,诸法相即。若以用摄体,则用外无体,诸法相入。因此完成体之用、完成用之体二者自在无碍而圆融。(7)同体相入义︰谓诸法为本来一法具其余一切法,故其能具之一法与所具之一切法相望,其作用相入而无碍。(8)同体相即义︰谓能具之一法与所具其余一切法,其体相即。(9)俱融无碍义︰谓同体之相即相入乃融通无碍。(10)同异圆满义︰谓不论在异体或同体上,一切法皆相即相入,法界之万法悉为圆融不可思议之妙法。即事事无碍。其中,前三义总明缘起之本法,次三义明异体门之即入,次三义示同体门之即入,最后一义则示同异无碍之义。又第四、五、七、八四义相当于《华严五教章》卷四之同体、异体、相即、相入四义。
[参考资料]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下;《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