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罗刹(梵rāksasa,巴rakkhasa,藏srin-po)
指食人肉之恶鬼。又作罗刹娑、逻刹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意译可畏、护者、速疾鬼。女性之罗刹称为罗刹斯(rakṣasi),又作罗叉私。《玄应音义》卷二十四云︰“罗刹娑,或云阿落刹娑,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云护者。若女则名罗叉私。旧云罗刹讹略。”《慧琳音义》卷二十五云(大正54‧464b)︰“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亦云(大正54‧348b)︰“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别有罗刹女国,居海岛之中。”
此中,有关罗刹女国,《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缘品〉、《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梵文《大事》(Mahāvastu),及《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僧伽罗国〉条下,均有记载。依《大唐西域记》及《有部毗奈耶》的记载,所谓罗刹女国,即指锡兰岛。按,以锡兰为罗刹住处之说,似源自印度古代之史诗《罗摩衍那》。依该史诗所载,主角罗摩(Rāma)曾渡楞伽岛(即今锡兰岛)讨伐鬼王逻伐拏(Rāvaṇu),救出其妃息妲云云。此外,另有谓其所以称之为罗刹,系因南印度住民原有啖食人肉之习所致。
此外,另有一说谓罗刹系地狱之狱卒,职司惩罚罪人。如《大智度论》卷十六云,恶罗刹狱卒作牛、马等种种形,吞啖、□啮罪人。《俱舍论》卷十一云(大正29‧58c)︰“琰魔王使诸逻刹娑,掷诸有情置地狱者。”
经典中,常有列出不同罗刹名称之例,如《大方等大集经》卷一举出住厕罗刹、产乳罗刹二种。《法华经》卷七〈陀罗尼品〉亦载有蓝婆等十罗刹女之名,此十罗刹女各各誓言守护持经者。在密教中,罗刹被列于胎藏界及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西南隅之天部,称为罗刹天。此外,《孔雀王咒经》卷下亦列有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十二大罗刹女、七十一罗刹女等名。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七〈弊宿经〉;《大般涅槃经》卷十四;《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新译《华严经》卷十四;《翻梵语》卷七;《供养十二天大威德天报恩品》;《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