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罗摩克里希纳(Ramakrishṇa Paramahaṃsa;1836~1886)


  印度近代的宗教改革家。本名GadadharChatterji。生于孟加拉的贫穷婆罗门家庭。在父亲逝世后,随兄长前往加尔各答的寺院出家,狂热信奉卡利(Kālī)女神,将祂视为宇宙之母。后入森林中修苦行十二年,进入与神冥合的三昧境界,修练瑜伽,脱离现世,故改名为Rāmakrishṇa(Paramahaṃsa 是尊称,意指学识卓越的超俗者)。
  氏注重苦行、瞑想,也吸收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并探讨近代西欧思想,认为各宗教的教义虽然不同,却都是殊途同归的真理,故其立场具有包容宽宥性,又因强调无我无差别人格的光与爱,故信徒众多。
  氏依商羯罗派的绝对不二论思想而有下列主张︰
  (1)一切宗教皆为真、为善。
  (2)神虽不可知,且是非人格、非论理的,但却遍布于宇宙。人的灵魂是真、而且神圣的。
  (3)偶像崇拜是健全的精神形式。
  (4)印度教的要义有其价值,不可轻言改革。
  (5)印度国民拥有最古的精神文化,应超越西欧之无理性,而承担指导全世界的责任。
  (6)印度人应维护自己的宗教,避免陷入欧美之唯物、利己的文明,但同时也应广泛采行西欧的教育与文物,使印度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份子,并确立印度人立场之真正的印度教。
  氏终其一生未曾著作。后由门徒、友人将其言行编集成书。其著名弟子辨喜(Vivekā-nanda)更是继承其遗志,创设“罗摩克里希纳教团”(Rāmakrishṅa mission),以宣扬其教理。此外,又编辑刊行《罗摩克里希纳语录》,以唤醒印度国民,激励印度教的思想改革。
  [参考资料] 黄心川《印度近现代哲学》第四章;Max Mu|ller《Rāmakrishṇa,his Life and Sayings》; M. N. Gupta《Gospel of Sri Rāmakrish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