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罗摩功行录(梵Rāmcaritmānas)


  印度宗教诗人土尔希‧达斯(Tulsi Dās;1532~1623)之作品。又称《罗摩别传》《罗摩王子英雄传之湖》。系以北印度语(Hindi)写成的叙事诗,共有七篇、一万颂,完成于1584年左右。
  作者土尔希‧达斯出身于北印度,为一狂热的毗湿奴派信徒,曾以北印度语之阿瓦第(āwādī)方言撰述许多作品,为罗摩难陀(Rāmānanda)之第七代弟子。由于他确立了近代印度教的改革,及罗摩信仰,因而被尊崇为圣者。
  本书即其以罗摩为主题的宗教叙事诗,据说在1574年因得到神灵启示而撰。前后历时十年才告完成。取材、内容与伐尔弥吉(Vālmī-ki,蚁垤仙人)所作的印度古代大叙事诗《罗摩衍那》相同,都是赞叹罗摩的事迹。但本书绝不是《罗摩衍那》的近代式翻译。在《罗摩衍那》中,罗摩是现实中的人(十车王之长子),而土尔希‧达斯则认为罗摩是最高神毗湿奴之化身,并在人间行种种善行。因而他倡导绝对归依罗摩的信仰,并确立罗摩与毗湿奴的一体观。他认为依此信仰,始能获得至上的幸福,达到解脱。
  本书为近代印度教的圣典,被称为“北印度的圣书”。书中的思想,颇受罗摩奴阇之“制限一元论”所影响。全诗语调流畅优美,适于朗读,因此广受民众喜爱。北印度崇拜罗摩的家庭,多于平日读诵此书,而且在每年秋天Ram Līla节时,即将本书改为戏剧,在室外露天连夜上演,对民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土尔希‧达斯被称为“近代的伐尔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