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罗摩派
印度教毗湿奴派之支派。在印度,自从史诗《罗摩衍那》(Rāmāyaṇa)问世以来,书中之主角罗摩(Rama)即成为印度人的民族英雄,而广受敬爱。其后,罗摩被神格化为毗湿奴(Viṣṇu)之化身,又被尊为常住的最高梵,最后遂形成印度教毗湿奴派中之一支派。
十三、四世纪左右的《Adhyātmarāmā-yaṇa》一书,为此派之教理基础。此派之教义,内含吠檀多之不二一元论、性力派思想及《薄伽梵往世书》等成分。主张信徒须虔敬地归依(bhakti)罗摩,始能获得解脱。此派原仅流传于南印度,十五世纪时,始由罗摩难陀(Rāmānanda)传布至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