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罗睺罗(梵Rāhula,巴Rāhula,藏Sgra-gcan-Ḥdsin)


  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所生。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云、罗芸、罗云。意译覆障、障月、执日。
  有关罗睺罗诞生之年,《众许摩诃帝经》卷六、《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五、卷十二及《大宝积经》卷十等,谓其诞生于佛成道之夜,在胎六年,故释迦族人甚感疑惑,乃投耶输陀罗母子于火坑,然二者毫发无损,释迦族人始信不疑云云。此外,《佛所行赞》卷一〈处宫品〉则谓师诞生于佛出家以前。《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谓诞生于佛纳妃后六年;另有一说则谓在佛纳妃后十年。
  据《未曾有因缘经》卷上记载,佛成道后六年(一说七年)始归迦毗罗城,时耶输陀罗与罗睺罗相偕同出接佛,佛乃令罗睺罗出家受戒。时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阇梨,此即为僧伽有沙弥之始。
  关于其出家后之事迹,依《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四分律》卷十一等所载,佛制结戒比丘不得与未受具戒者共宿,时师未受具戒,乃被遣出,往厕上宿。后佛知其事,乃听许比丘得与未受具戒者共宿二夜。又依《罗云忍辱经》记载,他曾于舍卫国为轻薄者击首,血流污面,然仍以慈心忍之。《中阿含经》卷三〈罗云经〉、《出曜经》卷十一、《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五等记载,罗睺罗出家后尝犯妄语戒,佛遂以有关洗足器之譬喻教之,谓比丘之护口,应如战场上之象之护鼻。九十单堕中的小妄语戒即因此而制定。
  其后,罗睺罗严守制戒,精进修道,终证阿罗汉果,并以“密行第一”著称。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云(大正2‧558a)︰“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所谓罗云比丘是。”又,《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以罗睺罗为十六阿罗汉之第十一位(西藏传为第十),与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共住毕利飏瞿洲(Priyaṅgu),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参考资料] 《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鼻奈耶》卷七;《杂阿含经》卷一、卷十六;《普曜经》卷八;《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大智度论》卷十七;《五分律》卷十七;《大唐西域记》卷六;《慧琳音义》卷十三、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