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罪业(梵nigha,藏sdig-pa)
指身口意所造的各种轻重罪恶之业。《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云(大正12‧483c)︰“一切众生所作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心作则名为重。”《福力太子因缘经》卷四(大正3‧435b)︰“善法应当速疾修,即能息除诸罪业。”《成实论》卷七(大正32‧291a)︰“经中说有轻重罪业。(中略)若业能得阿鼻地狱报是名重罪;(中略)与重相违是名为轻,谓于炙、火炙等诸浅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中受不善报,是名轻罪。”
◎附︰〈罪报〉(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罪报,罪的果报。即依因果相顺之理,既造罪恶,则于现世或未来必招苦果。如下品之罪恶得未来堕畜生道之果报,中品之罪恶得堕饿鬼道之果报,上品之罪恶得堕地狱之果报,或于人中,在现世或未来世受贫穷、诸根不具等痛苦。《无量寿经》卷下云(大正12‧276c)︰“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云(大正12‧483c)︰“夫有罪者则有罪报,无恶业者则无罪报。”
另据《大智度论》卷九所载,即使是佛,也不能免于罪报的因果律。相传佛曾因过去世恶业的牵引而遭受九种罪报(又称“九恼”、“九难”、“九横”)。即︰(1)为梵志孙陀利所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2)旃遮婆罗门之女系木盂作腹以谤佛。(3)提婆达多推山石压伤佛足趾。(4)迸木刺脚。(5)毗楼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6)受阿耆达多婆罗门之请而食马麦。(7)冷风吹动故背痛。(8)六年苦行。(9)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
[参考资料] 《观佛三昧海经》卷五;《大智度论》卷七、卷十三;《十地经论》卷四;《大乘义章》卷七;《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佐佐木现顺《业只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