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老子化胡经


  西晋道士王浮撰。叙述老子西入天竺变身为佛,教化胡人为浮图,佛教由此而起之事。唐代亦称本经为《明威化胡经》。历来被当作道佛二教论争之有力文献。
  据东晋《晋世杂录》等的记载,本经乃西晋惠帝(291~307)时道士王浮所作。初为一卷,至六朝末成为二卷。自六朝时代以后,本经常在佛道论争之时被引用,且屡遭禁毁,以致内容迭有增补。至唐朝遂成十卷本。元宪宗、世祖二朝,佛道论辩《老子化胡经》真伪甚烈。世祖乃于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烧毁《道德经》之外的道书。本经即在焚毁之列,由此乃告亡佚。
  《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所收的《老子化胡经》二卷(卷一及卷十),系法国学者伯希和(P. Pelliot)于敦煌所发现。根据研究证明,《大正藏》所收者完全不同于王浮所撰之《老子化胡经》。其理由如下︰(1)王浮所作仅有一卷,敦煌本则有十卷。(2)敦煌本第一卷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王浮本则无称为《老子西升化胡经》的证据。(3)王浮本又名《明威化胡经》,敦煌本无“明威”二字。(4)敦煌本第一卷有浓厚的摩尼教思想。
  据此推断,敦煌本的第一卷可能为唐代摩尼教传来以后的著作,亦即现存敦煌本的《老子西升经》可能是开元年中摩尼教徒所伪作,而非王浮所撰的《老子化胡经》。
  ◎附一︰《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摘录)
  《老子化胡经》残存二卷(敦煌石室遗书本)
  唐‧佚名撰。案僧祐《出三藏记集》及慧皎《高僧传》俱及帛法祖王浮辩论事,并谓浮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老子化胡传说始于汉魏之际,晋而后逐渐成为定型。而所谓《老子西升经》等书,亦相继而出。《化胡经》一书,《弘明集》屡予称引,至隋‧法经等《众经目录》卷二始著录《正化内外经》二卷,注,一作《老子化胡经》,《化胡经》卷数始见于此,唐以后经录相承不改,元以后书始不传,清季法人伯希和氏从敦煌石室中得《老子化胡经》残卷二卷,罗振玉氏始据以印入《敦煌石室遗书》中,于是千年久佚之籍重显于世。
  案《化胡经》隋以前所传本本只二卷,此存卷二、卷十,当是十卷,与宋以后中国所得之《化胡经》及日本国现在书目所载相合,明非六朝之书。今检此本卷一所述老子化胡所至四十余国,如大食等,多隋唐以后始通中国,疑为增益王浮旧本而成。又沙门所传老子化胡,与此本所记每多违异,此本并无老子为佛弟子之说,故犹是隋唐道家相传旧本也。又《化胡经》残本卷一首作《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卷十首作《老子化胡经》玄口第十,而《伯希和将来敦煌目录》 3404号尚有《老子化胡经》受道卷第八,当是一书,则原本疑是每卷另有子题,而所谓《老子西升经》者,即此经之第一卷耳。
  巴黎藏本卷首魏明帝序字多残缺,伦敦斯坦因将来敦煌卷子中亦有《老子化胡经》卷一,序文多可补巴黎藏本之阙。又《道藏》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卷五引魏明帝制〈老君化胡经赞文〉,亦即此序,合而校之,差可得其仿佛。世有好事者合巴黎伦敦诸本,并取《道藏》为之校正,别刊新本,则其有裨于中古佛道二教思想交涉史之研究者,当非浅鲜也。
  ◎附二︰《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摘录)
  《老子化胡经》残本二卷、附录一卷(敦煌卷子本)
  敦煌本《老子化胡经》残卷,存卷一及卷十,不著撰人姓氏。按唐‧释法琳《辩正论》引《晋世杂录》云,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则《化胡经》之作,盖始于王浮。《后汉书》〈襄楷传〉桓帝时楷上书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裴松之《注三国志》亦有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之语。范晔、裴松之皆刘宋时人,故化胡之说不足为始于东汉之证,然东晋末年其说已大行,则从可知矣。隋《众经目录》著录是书作二卷,而藤原佐世《见在书目》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并作十卷,则自王浮以后,代有增饰,其益为十卷虽不知确在何时,然卷一所载中印度及中亚诸国名,皆为玄奘及王玄策所历所志之国,而藤原佐世又招于录,则盖在中唐,而其被禁又似在此本以前。
  唐‧总章元年进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有勒搜聚焚弃,又道经诸部有记及化胡事者,并宜削除,洛京恒道观玺□道等奉表乞留,盖犹禁之未尽。万岁通天元年,僧惠澄又上言,乞毁《老子化胡经》,敕秋官侍郎刘和璇等议状,晁氏《读书志》《化胡经》后附刘和璇(《唐志》“和”作“知”未知孰是)议《化胡经》八状,是议状左袒道家,故是书又颇行于世。此十卷本盖即增订于是时耶,至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诏谕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及板本画图一切焚毁,隐匿者罪之,具详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三,自此以后,《化胡经》遂绝传于世矣。石窟既开,古书大出,此书复见于世,虽残存仅二卷,亦弥足珍矣。兹据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卷子本移录,复据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藏本,补足序文。(巴黎本序文残存后半,伦敦本序文校多十一行,又序下记撰人姓名处。尚魏明帝为之序,则序题魏字下,当有“明帝”二字。然魏明帝序,必非为此存一魏字。按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载《老子化胡经》十卷,又从甄鸾《笑道论》、陈子良《辨正论》、洪迈《夷坚志》所引辑佚又为一卷,附于书后俾观览焉。)
  [参考资料] 常盘大定《支那に于ける佛教と儒教道教》;福井康顺《道教の基础研究》;W. Pachow《Chinese Buddhism︰Aspects of Interation andRe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