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老子化胡说
谓老子入印度教化佛陀,或化身为佛之说。此说最早见载于《后汉书》〈襄楷传〉所收的襄楷奏书、《魏志》卷三十(末)所引用的《魏略》〈西戎传〉。前者载及老子入夷狄而为浮屠,后者说老子出西关,过西域,至天竺教胡,浮屠为其弟子。可知,化胡说滥觞于东汉(二世纪左右)。
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发端于《史记》〈老子传〉。传中叙述老子见周朝渐衰而离去。至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述《道德经》五千言,其后行踪不明。据此记载,遂产生出关的老子行至天竺而成为浮屠,并教化胡人之说。至于此说的产生,一般认为系老子之徒欲凌驾佛教而杜撰此说,亦有以为佛教徒为使佛法传布中国社会而作。
今所见提及老子化胡说者,有《三洞珠囊》卷九〈西胡品〉所收《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内传》、同书卷九〈西品〉所收《化胡经》、敦煌本《西升化胡经》(《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犹龙传》卷四流沙八十一国九十种外道、《混元圣记》卷四及卷五等。此中所述化胡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二种类,即(1)说老子教化胡人的“化胡说”,教化之地为罽宾国,或说是于阗国、条支国。(2)老子化身为浮屠的“作佛说”。此外,亦有尹喜作佛说的记载。
此老子化胡说后渐盛行,并成为佛道论争的主要课题。汉末三国时,首先有《牟子理惑论》出而反对化胡说。继至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的化胡之争转为激烈,致有道士王浮作《老子化胡经》,谓老子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另有道士顾欢于南朝宋‧泰始三年(467)造《夷夏论》,说佛教为夷狄之教而传入中夏;为此,出现《正二教论》《难顾道士夷夏论》等著作,展开所谓“夷夏之争”。历经隋、唐、宋,佛道老子化胡之争至元‧至元十八年(1281),由于《老子化胡经》及其他道书(《道德经》除外)被焚毁,方告结束。
[参考资料] 王维诚《老子化胡说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