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舍卫城(梵śrāvastī,巴śāvatthi,藏Gñan-yod)


  古代中印度五大城市之一,即憍萨罗国的都城。又作舍婆提、室罗伐、室罗筏、尸罗跋提、舍啰婆悉帝、室罗伐悉底等。又译为闻、闻物、闻者、无物不有、丰德、好道等名。由于佛陀在此地教化四众,为时甚久,因此经典中屡载其名。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毗琉璃二王统治此城。至西元五世纪初,东晋‧法显前往巡礼时,已呈荒芜空旷之景象。其后二百年,唐‧玄奘至此地时,都城颓圮,伽蓝荒废,外道甚多。诸圣迹多成废墟,如城内的须达长者故宅、波斯匿王所建大法堂、指鬘外道改悔证果处、大爱道精舍故址,以及城外的祇园精舍、舍利弗、目犍连竞神通处、提婆达多陷入地狱大坑、舍利弗降伏外道故地、影覆精舍等皆不复得见。
  关于此地的地理位置,依康宁罕(A.Cunningham)《印度古代地理》(AncientGeography of India)之说,当位于接近尼泊尔的欧杜(Oudh)之北约九十三公里处,即今日贡达(Gonda)之西的沙黑特‧马黑特(Sahet Mahet)。在巴拉朗浦(Balarampur)车站以西约十八公里处。
  又,关于此地的荒废年代,康宁罕依南方所传,以为是在克拉达拉(Khiradhāra)王之后,法显至天竺之前。即与西元五世纪初贡达王朝的没落有关。但由观音等像的发掘,及铜版刻记布施寺田等诸史实,可知玄奘来访之后,此地仍续行大乘教,至少至西元十三世纪左右仍有僧团存在。
  [参考资料] 方之《印度佛教圣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