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色身(梵rūpa-kāya,巴rūpa-kāya)
指有色有形之身。此词虽被广泛用来指肉身而言,但佛典中亦多用以指佛、菩萨的相好身。亦即相对于无色无形的法身,而称有色有形的身相为色身。《俱舍论》卷二十七举佛的色身功德,其文云(大正29‧141b)︰“色身圆德有四种︰(一) 具众相,(二)具随好,(三)具大力,(四)内身骨坚越金刚,外发神光,逾百千日。”《菩萨善戒经》卷六论供养如来的十种方法,其中见佛色身而供养,称为供养色身;《观无量寿经》将观弥陀的真身,称为遍观一切色身想。把念观音、势至的真实相好身,分别称为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大势至色身想等。又,《华严经大疏钞》卷七明身土的四依,其中论色身是依色相土。凡此皆为其用例。
[参考资料] 《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二;《异部宗轮论》;《大乘义章》卷十九;《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