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苏悉地经(梵Susiddhikara-mahātantra-sād-hanopāyika-paṭala,藏Legs-par-grub-par-byed-paḥi rgyud-chen-po-las sgrub-paḥi thabs rim-par-phye-ba)
三卷。唐‧输波迦罗(善无畏)译。全名《苏悉地羯罗经》,又作《苏悉帝羯罗经》,或意译作《妙成就作业经》《妙成就法》。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为五部秘经、三部秘经之一,是颇受重视的密教经典。全书分三十四品,就佛、莲华、金刚三部,叙说相应于息灾、增益、降伏等作法之真言及其持诵法、持诵者之人品、供养法、灌顶法、三种护摩等密教仪轨,以及根据此等密教仪轨而来的种种成就法。
本经有高丽本、宋本、和本等三种版本。三本虽皆为三卷,但仍有若干差异︰(1)丽本三十七品,宋本三十八品,和本三十四品。(2)丽本及宋本二本之中卷相当于和本之下卷,二本之下卷相当于和本之中卷。(3)宋本与和本皆阙丽本之〈扇底迦品〉、〈补瑟征迦法品〉、〈阿毗遮噜迦品〉三品,丽本则阙宋本与和本最后之〈成就具支法品〉。此外,本经亦有西藏译本。
由于本经系阐明真言行者之威仪法则等,因此古来被称为咒毗奈耶。《开元释教录》卷九〈善无畏译经〉之下载(大正55‧571c)︰“苏悉地羯罗经三卷,唐言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毗奈耶,不曾入大曼荼罗,不合辄读。同未受具人盗听戒律,便成盗法。”日僧空海当系依此说,而以本经为密教律部之戒经。在空海之《三学录》中,此经与《苏婆呼童子经》即为持明藏中之二部戒本。密教以为,真言行者行住坐卧之行事,若能常依此二经,则悉地之事业较易成就。
日本之台密,以此经为“两部不二”之秘经,相对于金胎二部之为“而二”之经,此经系更深秘之经。台密并将依据此经而有之“苏悉地灌顶”,视为最极之法门。此经之注疏有圆仁之《略疏》七卷。
◎附一︰〈苏悉地法〉(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苏悉地法,指根据《苏悉地羯啰经》所修之秘法。为日本台密所立三部大法之一。金刚界法、胎藏界法及此苏悉地法三部大法中,台密特别重视此苏悉地法,以之为“金胎不二,两部合一”之最极秘法。其本说即《苏悉地羯啰经》卷上〈真言相品〉所云(大正18‧604b)︰
“复次,此经深妙,如天中天,亦有真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诸事无不成就。此经虽属金刚下分,以奉佛教敕许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譬如国王敕许依行,此法亦尔,准义应知。”
此法系为令速成就三种悉地所修的念诵法,其行法乃依圆仁之《苏悉地妙心大》,及最澄之《药师仪轨》的次第。依安然《真言宗教时问答》卷四所述,苏悉地之行法系以金胎两部通法之十八道为纪纲,而且为胎藏大法中的悉地求成就之法,故与胎藏界同立佛、莲、金三部。又,《四十帖决》卷六亦以苏悉地为胎藏成就之法,谓修胎藏经年月,但未得成就时,即修此法得成就。此外,《四十帖决》卷六又言,此法为胎藏三部中之金刚部法,其所成就为佛、莲华二部,虽于其中立三部之别,但与胎藏之三部不同。
◎附二︰〈苏悉地羯罗供养法〉(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唐‧善无畏译。又作《苏悉地供养法》《苏悉地羯磨法》。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系依《苏悉地经》,叙述有关佛、莲华、金刚三部之供养法则。上卷说曼荼罗之造法;中卷阐明护身、结发、宝座、献阏伽水、三部母真言、三部心真言、三部母印相、三部心印相、奉请本尊、净地真言、除遣从魔等;下卷说涂香、华、烧香、饮食、灯、运心供养、坐法、正念诵等。
在大藏经中,宋、元二藏未收本书,唯高丽及明藏收录,皆为三卷。《大正藏》第十八册另收一别本,同为善无畏所译,但分二卷。此二卷本与上述三卷本比较时,至第二卷运心供养为止,内容与三卷本全同,唯二卷本中之真言系以梵字书写。运心供养以下之文则与三卷本稍有异同。
◎附三︰〈苏悉地业〉(摘译自《密教大辞典》)
苏悉地业为日本台密五业之一。系指专研《苏悉地经》之业。传教大师(最澄)于延历二十五年(806)上奏,请制“止观业、遮那业”二业,得敕许设年分度者二人各习一业。此中,“止观业”宗天台,以学《法华经》《金光明经》等诸大乘经典为主;“遮那业”则以学《大日经》等密经为主。其后,慈觉大师别开遮那业为大日业、金刚顶业、苏悉地业三业,与止观业合称四业,并得勒许置学生四人。智证大师时,又开一字业,获准置学生五人。其后,安然更加瑜伽业,而成六业。上述大日业、金刚顶业、苏悉地业、一字业、瑜伽业等,依次分别以学习《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一字顶轮王经》《瑜祇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