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草木成佛


  又作非情成佛、无情成佛。谓非独一切有情众生有佛性,即使是草木、瓦砾、国土等一切非情也同样的具有佛性、悉皆可能成佛。
  吉藏《大乘玄论》卷三以为,从正报与依报(即有情众生本身与有情众生所依止的器世间)一体不二的论点看来,草木等一切非情,与有情众生是同样有佛性的。若从依正二报的差异性看来,则草木无心、无开觉佛性,故不得成佛。按有情众生有心、有迷,故有成佛之义;草木等非情无心,故不迷,不迷焉得成佛?
  然依《大乘四论玄义》卷八所载,依报草木等亦有佛性。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礼弥勒之楼观,乃得法门三昧。《无量寿经》中也有宝树说法,及莲华世界的海水、宝树皆能说法等事例,可见草木、海水悉有佛性。
  主张草木成佛论者,在大乘教中有华严、天台、密宗等一乘教。华严宗以毗卢遮那佛十身具足,融三世间之佛与定,故草木等也有成佛之义。天台宗依《法华经》《涅槃经》所说,主张“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乃主张非情也有佛性。湛然曾在《金刚錍论》中综述草木成佛之十项理由。密宗也主张草木国土皆大日如来之法身,以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为佛性,而盛谈非情成佛之义。
  在禅宗牛头法融之《绝观论》中,也可见此种主张,如︰“问曰︰若草木久来合道,经中何故不记草木成佛,偏记人也?答曰︰非独记人,亦记草木。经云一微尘中俱含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