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荣西(1141~1215)


  日本临济宗开祖。备中(冈山县)吉备津人,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十一岁,师事安养寺静心。十四岁登比睿山剃度出家,并受具足戒。其后,从千命、有辩、基好等人研习天台、密教诸学。仁安三年(1168)入宋,巡礼天台山、阿育王山、庐山等地。后,携三十余部天台章疏回国,进呈天台座主明云,并致力于研究密教,开创台密叶上流。
  文治三年(1187),再度入宋,随侍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传承临济禅法脉,四年后返国。建久六年(1195),于筑前(福冈县)博多创建圣福寺(此为日本禅刹创建之始),鼓吹禅风。
  其后,由于受到延历寺徒众的压迫,乃东下镰仓,谒幕府将军。以得镰仓幕府的崇信而建立寿福寺,并于京都创建建仁寺,作为台、密、禅三宗兼学的道场。其后,就任东大寺大劝进、僧正等职,并奉勒监督东大寺、法胜寺的修筑工程。建保三年,示寂于镰仓寿福寺,世寿七十五。世称千光国师。
  师著有《兴禅护国论》《出家大纲》《一代经论总释》《吃茶养生记》等书。平素倡导教禅兼修,其弘法风格且带有强烈的密教倾向。其一生之弘法事业,对日本文化与禅宗发展有深切的影响。法嗣有退耕行勇、释圆荣朝、佛树明全等人。
  ◎附︰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三期第十五章(摘录)
  仁安三年(1168)四月,他(荣西)乘商船从博多出发,到达明州,访问了广慧寺,登天台山巡拜了灵圣古迹,同年九月,带着天台宗的章疏三十余部回国,呈送给座主明云僧正。后鸟羽天皇曾经敕命他在神泉苑修持请雨法以求雨,结果有效验。天皇为此特赐给荣西以“叶上”的称号。荣西禅师兼修显密二教,而最致志于密教,后来的所谓叶上派,即以荣西为祖师。他在文治三年(1187)再次入宋,受传佛心宗(禅师)。当时他还想进而到印度朝拜释迦佛尊的灵迹,于是,携带著《诸宗血脉谱》及《西域方志》从中国出航,到达临安府所在地时,谋划如何渡到印度。然而当时的知府以“关塞不通”的理由不允许他到印度。荣西便再次登天台山,拜谒万年寺的虚庵禅师并向他请教。虚庵禅师是黄龙派的第八代嫡孙,当时声望很高。在虚庵禅师迁往天童山的时候,荣西跟随着在方丈室侍奉,得以继承临济正宗的法脉。虚庵禅师授给荣西正传大戒,并且在临离别时赠僧伽梨衣作为付法的信衣。当初荣西禅师在天台山居留的时候,曾为智者大师塔院的颓废而感叹,施舍自己衣钵资财,进行修理;他到了天童山以后,又竭力从事营建千佛阁的工程。此事盛传于当时宋朝僧俗之间。
  荣西在宋留学五年,于建久二年(1191)回国,第二年在筑前(在今福冈)香椎宫的旁边建造报恩寺,并开讲菩萨大戒,建久六年在博多津创建圣福寺,大力传布临济禅法,参禅之徒从四方云集而来。建仁二年,将军源赖家在京都鸭川第五桥旁边建立建仁寺,请荣西禅师住。因为当时南都和睿山诸宗剧烈抗议,屡次阻碍禅宗的流行,荣西禅师作《兴禅护国论》三卷驳斥他们的非难和毁谤,因而名声大振。第二年,朝廷在建仁寺内设立真言院和止观院,安置天台、真言、禅三宗。后来,朝廷授命荣西禅师负责东大寺和法胜寺的修缮工程,因有功而赐以紫衣袈裟,并被提升为僧正。由于将军源实朝的邀请,他到镰仓开创寿福寺,开始在关东传播禅宗。后来再次回到京都的建仁寺,这一年的七月五日,在此寺圆寂,寿七十五岁。他的弟子有行勇、荣朝、源祐、明全等人。其中的行勇、荣朝最有名。
  [参考资料] 《元亨释书》卷二;《延宝传灯录》卷一;《本朝高僧传》卷三;伊藤英三《禅思想史体系》;大野达之助《日本佛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