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药师寺
(一)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位于奈良市。又称西京寺。南都七大寺之一。天武八年(680)十一月,天武天皇为祈祷皇后(后来的持统天皇)病愈,发愿造一寺奉药师如来像,然未完成即驾崩。皇后继位为天皇后又承其遗志,创建堂宇。持统二年(688),尝于寺内举行无遮大会。文武二年(698)十月,寺宇建设完成,诏众僧入住。大宝至庆云年间(701~706),与大安、元兴、弘福等寺,并称为四大寺。和铜三年(710),迁都平城。本寺亦于养老二年(718)移往新京右京六条二坊。
移到新京的药师寺,堂塔完备,被定为僧纲常住之寺院。天长七年(830)三月,寺内首度举行最胜会,其后成为惯例,为南都三大会之一。天延元年(973)二月遭火灾,仅残留金堂及东西二塔。其后虽然重建,但逐渐荒废。今之建筑,除东塔之外,其余的金堂、东院堂、讲堂等,皆为江户时期之建筑。东塔为三层塔,但各层皆附有“裳层”,故状似六层塔,乃奈良前期之遗构。金堂内的药师三尊像则为白凤时期之作品(一说天平时期),而东院内的圣观音像也是奈良前期金铜佛像的代表作。此外,另藏有佛足石、吉祥天女像、慈恩大师画像等。
(二)日本废寺︰位于□ 木县。创建年代不详,有天智天皇九年(670)、天武天皇二年(674)诸说。天平胜宝元年(749)七月,朝廷曾赐与五百町耕田。六年十一月,奈良药师寺之行信被流放此寺。天平宝字五年(761)正月,设置戒坛院,为参东十国的僧尼授戒。此戒坛院与东大寺、观世音寺的戒坛院并称为三戒坛。其时,本寺为关东地区有名的寺院,其后逐渐衰颓,成为废寺。室町时代,足利尊氏在各地建立安国寺时,亦在本寺遗迹上建立安国寺,直至今日。
[参考资料] (一)《日本书纪》卷二十九、卷三十;《续日本纪》;《药师寺缘起》。(二)《续日本纪》卷十九、卷三十;《元亨释书》卷二十二、卷二十三;《本朝高僧传》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