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药石


  原指疗病用的药饵及石针。引申为禅林中晚间所吃的粥饭,又称药食。《 敕修百丈清规》卷上〈达磨忌〉条云(大正48‧1118a)︰“鸣僧堂钟三下,众散,或请就坐药石。”《入众日用》云(卍续111‧946下)︰“药石,各就案位,不得先起盛食,不得高声呼索粥饭盐醋之类。”
  按,律中有“非时食戒”,印度之僧众皆须“过午不食”。由于风土民情不同,故中国之大部份僧众对此戒较未重视。然为求不致与戒律明文抵触,故称晚间所食之粥饭为药石。
  关于药石之语义,《玄应音义》卷十八云︰“药石,攻病曰药石,古人以石为针,今人以铁,皆谓疗病者也。”《祖庭事苑》卷一〈罗汉药石〉条云(卍续113‧15上)︰“食当作石,取疗病义,故曰药石。夫攻病曰药,劫病曰食,古以砭石为针也。”又,《禅林象器笺》〈饮啖门〉“药石”条云︰
  “药石,谓晚间之粥,盖隐语也。凡禅林清规所举戒相,止沙弥十戒而已,不举具足戒,故禅僧行事,于此十支无缺漏,足矣!可谓简易,然犹不坚持,过午食可耶?抑吃晚粥,为养体疗病进修道业,故称为药石也。粥咒愿,所谓粥是大良药是也。”
  此谓禅林之晚餐,是为养体疗病而食,故称之为药石。又,药石皆在放参之后始食,因此又称为“放参饭”。
  [参考资料]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下;《禅林备用清规》卷六、卷八;《入众须知》;《黄檗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