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莲华戒(梵Kamalaśīla)
西元八世纪中,印度中观派名僧。出生地及生殁年皆不详。为寂护(śāntarakṣita)的弟子,曾在那烂陀寺教授密续。762年寂护逝世后,师应西藏王赤松德赞(Khri-sroṅ lde-brtsan)之请而入藏,并与汉地僧人进行顿渐之论辩(此即“桑耶寺宗论”)。结果,师获胜,汉僧大乘和尚(摩诃衍)因而离开西藏。自此以后,汉地佛教乃在西藏地区消失,而印度佛教亦正式确立于西藏。
相传在论辩过后不久,莲华戒即被四位刺客所暗杀。凶手之身份,有谓系摩诃衍之护持者,有谓系西藏之苯教徒。师逝世后,其思想仍对西藏佛教思想(尤其是显教方面)有相当大的影响。
依《登噶尔玛目录》所载,师之著作有《般若波罗蜜多七百颂广注》(Saptaśatikāpra-jñāpāramitā-ṭīkā)、《金刚般若广注》(Prajñāparamitāvajracchedikā-ṭīkā)、《一切法无自性成就》(Sarvadharmāsvabhāva-siddhi)、《修习次第》(Bhāvanākrama,三篇)、《正理滴前品摄》(Nyāyabindu-pūrvapakṣasaṃkṣipta)。其中,《修习次第》乃师之主要著作。宋‧施护所译之《广释菩提心论》,即该书之上篇。
[参考资料] 《中观思想》第六章(《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3});P. Demie/ville着‧耿升译《吐蕃僧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