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莽应龙王(Bayinnaung;1516~1581)
又译莽应里王。缅甸东固(Toungoo)王朝第二代王。系东固王朝创始者德彬瑞蒂(Tabinshwehti;1531~1551在位)之异母兄弟(一说系德彬瑞蒂之妹婿)。初,被立为王储,然在德彬瑞蒂晚年因荒逸而遭杀身之祸时,亦遭放逐。后经艰苦奋斗,历时约一年,乃重新恢复王室,平服下缅甸各地叛乱。西元1555年誓师北伐,而统一全缅。版图更大于蒲甘王朝之全盛期。1563年,又出兵远征泰国,攻陷清迈(Changmai)、古善辟(Koshanpye)等地。功业彪炳,政绩显赫,成为缅甸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被缅人称为“王中之王”。
王笃信佛教,在位三十年(1551~1581),护持佛法。相传王尝取下王冠上的宝珠,以严饰塔顶。又曾印发佛经,供养僧众,且曾在缅甸境内原有佛塔周围建筑佛寺。在攻陷泰国后,并拨款于该国境内兴建佛塔。此类佛塔今仍存于泰国北部。又,其在位期间曾召集全国高僧及大臣,制定法律。根据《华列鲁法典》,编成《达摩他憍》(Dhammathatkyaw)及《拘僧殊》(Kosaungchok)两部法典。此外,又提倡戒杀,下令禁止每年波巴(Popa)山大祭拜时之屠杀生物,及回教殖民者的习俗“牺牲祭”(Bakrid,伊朗语,意为“牛祭”)。另外,更下令在其治下的掸族人及摩斯林人(Muslums),宣誓为佛教徒。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三一五;《云南土司传》;净海《南传佛教史》;太田常藏《明末における滇缅境域の情势に涊泜砟》;G. E. Harvey《History ofBu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