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菩萨善戒经
(一)九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全文分三十品,详说菩萨之种姓、发心、修行、得果,亦载及有关菩萨本有种子、新薰种子。
关于本书与《菩萨地持经》之关系,古来有二说,有说二书为同本异译,有说是异本。据智升于《开元释教录》卷十二所述,本经前有序品,后有奉行之文,而《地持经》缺此等部份,但《地持经》中有菩萨戒文与菩萨戒本,而本经则无。至于其他文意则二书全同。依此所说,本经与《菩萨地持经》概皆摘自《瑜伽师地论》〈菩萨地〉而成,本经且附有序文及最后奉行之文,乃使全书具备经之形态(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唯识十大论师之有关“本有新薰”之论议,多依据本书解释。又,慈恩大师所著《瑜伽论略纂》卷九至卷十二等四卷,以及遁伦《瑜伽论记》的卷十六以下至卷二十四,皆可作研究本书之辅助资料。
(二)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详说受菩萨戒之作法等事,并谓具足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后,始得菩萨戒,如登四层楼阁,不依序经初层乃至第三层,不可能顿登第四层。
关于本书与九卷本《菩萨善戒经》之关系,依《开元释教录》卷十所载,九卷本(大正55‧606a)︰“有如是我闻而无优波离问受戒法,但有九卷。其优波离问受戒法即后单卷菩萨善戒经,是若将此为初卷,即与祐记符同。然此地经本离之已久,乍合成十,或恐生疑。”由此可知,本经与九卷本《善戒经》原是一经十卷,中国自古即别出而流行,因此今之九卷本圆具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而本经则仅有正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