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菩萨地持经(梵Bodhisattva-bhūmi,藏Rnal-Ḥbyor spyod-paḥi sa-las byaṅ-chub-sems-dpaḥi sa)


  十卷或八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菩萨地经》《菩萨地持论》《菩萨戒经》《地持论》《地持经》。内容广说菩萨修行之方便。全文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份,凡二十七品。总说菩萨道有持、相、翼、净心、住、生、摄、地、行、安立等十法。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
  本书系《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即卷三十五至卷五十)的节译,唯缺其中之〈发正等菩提心品〉。原本为论,后被称为经,相传是无著依弥勒所说记录而成,然而汉译《瑜伽师地论》作弥勒菩萨造,西藏译本则认为是无著所作。本书之异译本有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及一卷本。
  由于书中主要在说大乘戒,故古来颇受重视。日本学者荻原云来曾将梵文本刊行于世。注疏有隋‧慧远之《地持经义记》,及亡名之《菩萨地持记》。
  [参考资料] 《菩萨思想的研究》(《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6});大野法道《大乘戒经の研究》;宇井伯寿《瑜伽论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