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萨迦寺(藏Sa-skya)
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位于西藏萨迦县本波山南麓、重曲河两岸。以河为界,分南、北两寺。北寺依山而筑,始建于宋‧元丰二年(1079),为萨迦派创始人贡却杰布所建。主体建筑有大殿(乌则拉康)及雄雅小康、刚卡小康等,现存大殿为二层,有配殿,名“列郎”,为元代建筑,保存完好,余殿已圮。
南寺建在重曲河南岸的平原上,为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所建。南寺规模宏伟,具元代风格。平面呈方形,占地约四万五千平方公尺,有两道城墙,四隅有三、四层高的角楼。城外有石砌堑壕一道。其主体建筑为大经堂,分四座殿堂,北殿内部有四十根柏树原木立柱。大经堂的四壁书架林立,藏经万卷,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雕像、刺绣、供器等。另藏有卷帙浩繁的手抄经典,以及历史、医药、天文、历算、文学、地理等各种文献图书,是西藏罕见的藏书与写经中心,有“第二敦煌”之称。其中,1980年在寺内发现的二十部贝叶经,计有三六三六页,系以藏、蒙、梵三种文字刻写而成,颇为珍贵。
萨迦南寺的建筑布局、设计反映了当时萨迦王朝初期,兵祸尚未完全结束的特点,而且体现了战事防御的要求,东入口门道狭窄,成工字形,有闸门。城门孔道顶部,还开有地石洞,形成进犯者难以逾越的封锁线。又,萨迦南寺修建时,从内地招来不少汉族工匠,因而建筑特点上不仅继承了藏族碉房建筑的传统做法,而且具有元代内地建筑的风格。
◎附︰欧阳无畏〈萨迦寺〉(摘录自《藏尼游记》)
萨迦寺轮奂崇伟,柱径过尺,三大寺未有也。全寺墙壁,垩以黑土,尤为别致。隔克武水分为南北两部,河北山麓为哦札仓(Nga-Dra-Tsang),为密学院。随山坡之高下,得隙即建一殿。大小参差,各不相连,著称一百八殿。萨迦寺之重要圣迹,胥居此中。其堪布号为补处阿阇黎(Gyal-Tshab-dPon-Slob),地位视显学院之堪布较崇。萨迦派之教务,除贡玛外,一须听命于补处阿阇黎。如黄帽派之三大寺,除达赖外之有甘丹蚩巴,札什伦布除班禅外之有哦钦也。
河南岸傍平地筑方城,城中为朵札仓(mDo-Grwa-Tsang),即显学院。除掌院堪布外,有教习三名,传授寺僧经论。学级凡四,曰堵札,曰南哲(Rnam-hGral,即因明量释论),曰帊尔清,曰董松略治(Sdom-GSum-Rab-dBye,为律学)。自来萨迦派重密而轻显,惟现贡玛颇重视显法,风气已变,或将一洗数百年之颓靡乎?
全寺约有四百余僧,律制袈裟与帽都红色。帽矩形,长过二尺五寸,戴时须裹褶,余衣皆同三大寺。僧习较札什伦布尤驯良。但不解者,北部诸殿中,女尼亦时眠宿,杂处僧间,颇启外人疑虑耳!
毗连寺外,即萨迦之市廛民居。度母宫在其南二里余,又东南为圆满宫。宫制两都狭小,建筑朽旧,不但不能追媲达赖之珠圆与班禅之大安、广佑等处,反不如拉萨任何一世家私邸之豪侈。又东南现左右二峪,左即克武峪中有邦波写(Pang-Po-Shal-Lha-Kang)祠,右峪名山林(Sam Ling),有山林寺,皆萨迦圣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