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萨迦班禅(藏 Sa-skya pan-chen;1182~1251)
西藏佛教萨迦派第四祖。又称文殊萨迦班禅(Ḥjam-mgon Sa-skya paṇ-chen)、萨迦班智达,略称萨班。原名为贡噶坚赞(Kun-dgaḥ rgyal-mts han),为萨钦第四子贝钦沃布(Dpal-chen hod-po)的长子。相传一岁多时已能辨认梵文,又不待教导而能读、写中文与藏文云云。
师在年轻时随其三伯父萨迦派大师札巴坚赞(Grags-pargyal-mtshan;1147~1216)出家,并继任为萨迦寺寺主。二十三岁依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受比丘戒。由于学识丰富,被尊称为精通五明的“班智达”(paṇḍita)。在佛学方面,他除了精通萨迦教法外,对噶当派、希解派的教法也有深刻的理解。据说当时有一批印度人,曾专程到西藏的吉隆与他进行辩论,最后失败而出家,并信奉萨迦派。
在文学上,萨迦班禅也十分有名,著名的《萨迦格言》就是他的作品。该书是就藏族社会的伦理观念所写的一套处世格言,流传很广,对藏族文学形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萨迦班禅的年代正是蒙古族军事力量在中国北方崛起的时期(十二至十三世纪)。西元1238年,成吉思汗之孙阔端领兵驻扎凉州(甘肃省武威县),派大将多达那波领兵攻入西藏,一直打到藏北热振寺。1244年,阔端采纳多达那波的建议,邀请萨迦班禅到凉州,成为西藏宗教界领袖与蒙古王室成员建立直接联系的一个开端。据说,他曾治好阔端的病,深获阔端的信服。此外,也曾写信给西藏各地方势力,劝说归顺蒙古,并代表西藏各地方势力和蒙古洽谈归顺事宜,为元代中央对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奠定基础。而在稍后成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帝师的八思巴,就是萨迦班禅的侄儿。
西元1251年,师示寂于凉州,年七十。平生著作甚丰,除上记《萨迦格言》外,尚有《能仁教理明释》《经义嘉言论》《入声明论》《语门摄要》《诗律花束》《因明库藏》《医论八支摄要》等,内容涉及宗教、逻辑(因明)、语言(声明)、医学、修辞、音韵、乐理等方面,范围颇广,后人将其著作收录于《萨迦全书》中。
◎附︰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着‧陈庆英、乌力吉译《蒙古佛教史》(霍尔却穹)第二章第二节(摘录)
怙主萨迦班智达是扎巴坚赞的弟弟贝钦沃布的儿子,于阳水虎年的二月二十六日伴随着河谷充满彩虹和光明、众多空行聚集降下花雨等许多奇异征兆降生。出生后一年时,他就在地上书写梵文天城体和瓦尔都体的字母,并念诵梵语,因此印度和西藏的语言和文字他都是天生就精通的。
他最初在扎巴坚赞的身前领受修梵行的居士戒,起名为贡噶坚赞,并依两部仪律发菩提心,入喜金刚坛城领受灌顶和教诫,所以依次为他传授三部戒律的根本上师是扎巴坚赞,同时扎巴坚赞还是萨迦班智达多次转生中的善知识大德和本尊。当萨迦班智达到萨迦说法时,扎巴坚赞在空中显现,并说︰“你在世间二十五次转生为人,都是精通五明的班智达,在这期间我都作你的上师,除了我之外,别人都不能调伏你。”萨迦班智达自己也说过︰“聚集诸佛智慧的文殊菩萨,示现为善知识大德,为我撕破错幻之网,并说今后长期之中,都要担任我的上师,听到空中传来此语,我向上师您虔诚顶礼!”由此可见萨迦班智达在教法和世俗两方面的事业都是扎巴坚赞亲自安排的。
有一次扎巴坚赞患病时,萨迦班智达一心一意地在身边侍奉,使扎巴坚赞十分高兴,为他传授了甚深道上师瑜伽。此后萨迦班智达亲见扎巴坚赞为汇集诸佛本性的文殊菩萨。自己心中获得正确领悟所有教法的智慧,外部表现为对五明学处全都无碍通达,生起破除一个辩难的无畏勇气,能折服印度西藏各高傲之王,成为神、魔、人三者的统法者,同时能不受外界之干扰,长时间地入于三摩地。正是︰“受到甚深道的护持时,明见上师为文殊菩萨,刹那间领悟全部教法,向上师你虔诚顶礼!”
萨迦班智达以说法、辩论、著述三者弘传佛法的情形是︰他九岁时说《莲花修行法》及密法等,十一岁说《喜金刚续第二品》及《平等摄持》,十二岁说《宝帐依怙》及文法,直至七十岁,他从未间断讲经说法。他十八岁时在梦中听受化现为光明天神的阿阇黎世亲以一夜当一个月地为他讲解《俱舍论》一遍,醒来后对所有句义全部理解。他从喀且班钦听受因明后,为报答上师传经的恩德,每天讲因明经典一次,一直到他六十三岁去汉地之前从不间断。(中略)萨迦班智达又从班智达桑伽室利等人听受因明、般若、声明、修辞、音韵、藻词、戏剧歌舞等学,抵达知识大海之彼岸。
萨迦班智达二十五岁时以喀且班钦、释迦室利为亲教师,以吉波勒巴为轨范师,以徐仑巴为密教师受具足戒,并从这些上师听受广大教法。当萨迦班智达的声名广泛传布于东西印度之时,有措切噶哇等外道师忌妒难忍,前来与萨迦班智达辩论,在芒域的吉仲举行了为期十三天的辩论,结果外道徒们失败。文殊菩萨显现在萨迦班智达的右手边协助他辩论,此时措切噶哇说︰“不是辩不过你,而是辩不过你右边那个有红黄色发髻的人,因此你胜利了,我失败了。”说完腾入空中准备逃走,吉祥成就者挥动旗帜,神幻之力将其从高空中拉回,在萨迦班智达的身前剪去发辫出家,说︰“直抵海洋的大地上,你是最殊胜的尊神。”措切噶哇他们出家时剪下的发辫作为宣扬佛陀教法的胜利的标志,直到现在仍悬挂在具吉祥萨迦寺的柱子上。正是︰“驳倒一切恶论的进攻,镇压狂妄者们的傲慢,贤哲的声名传遍大地,向你无畏的勇士顶礼!”萨迦班智达正是这样以讲说的阳光照得众生心智的莲花开放,以惊雷一般的辩驳推倒恶论的山崖,利益佛陀的教法。
此外,他还以宝鬘一般的著作在大地各处完整地显明佛陀的教法。(中略)此外,为了明确地解释大乘的般若学,他写了《显明佛意》等无数论著。他是雪山环绕之地的具有精通五明学处的、无碍智慧的、最为尊胜的班智达。
大地之梵天成吉思汗,正如佛陀释迦牟尼的教语中所说︰“十方所有已经未来之佛,共同之道都是般若六度,对已入菩提道中的众生,般若是他的明灯和导师。”以及“无论是已逝去的佛陀,还是还未出世的佛陀,还是那些从涅槃中醒来,现今正住利众之佛陀,以及他们所传之佛法,都是人们敬奉之处所。因此对自己产生善愿,同时对上师产生善愿,即是对佛法生起思念,即应对佛法虔诚恭敬”、“人生本是去来无定,阎罗不知何时降临,你的寿命并非永固,国王陛下不要放逸。施舍钱财身体安泰,施舍肢体寿命坚固,钱财肢体乃至生命,全都抛弃以护佛法。”因为佛法乃是不断出世的三世佛陀之精要,及获得善业资粮的根本,无比尊贵的诸佛是恭敬信奉的对象,所以追随印度和西藏诸位法王舍弃身体性命弘扬佛法的善规,尊重佛法,愿供奉上师,如前所述曾致书于萨迦的贡噶宁布,拜其为师,请求护持,并请贡噶宁布偕其弟子前来蒙古地方弘传佛法。
又如释迦牟尼教语中所说︰“解除众生的各种苦难,供养和敬奉无比上师,如此行事就必获善果,到达不老不死的圣地”、“国王陛下,比丘僧伽具有无量教法,是布施的对象,受所有神和人的供养”,以及“僧众是产生善业的根本,供奉它的功德难以计量,即使轮回结束,供奉僧伽的功德也不会结束,即使涅槃,供奉僧伽的功德也不会结束,因此不必供奉我而要供奉僧伽,供奉僧伽也即是供奉三宝”,成吉思汗对西藏的佛像、佛经、佛塔及僧众奉献了大供养。
为完成博格达皇帝增益政教的心愿,遵照他定的善规行事,成吉思汗的侄孙阔端汗也按照释迦牟尼教语所说︰“敬奉上师的善良弟子,时刻要依止贤哲上师,因为贤善功德由此生,因为上师传授般若六度,必须依止上师奉行佛法,具足功德之佛陀如是说”、“我以佛陀慧眼观各方,充满各种珍宝及如来,然而若不听闻佛之法,彼土之人福德不会大。谁若想要深究佛法义,就应听闻显密各经典,如此才能增益大福德”,为获得依止高僧大德的利乐及听闻佛法的利乐,为迎请声名遍布南赡部洲的怙主萨迦班智达前往蒙古地方弘扬佛法,派遣达尔罕太子多尔达为使臣带来书信,信中说︰
“皇帝圣旨里,晓谕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贝桑布之令旨。我为报答父母之恩德,需要有一供奉之对象,在选择时选中了你,希望尊者你以教法及众生的安乐为怀,不辞道路艰难前来此处。若是你以年迈为借口(不来),难道不思以前释迦牟尼为利益众生无数次舍施身体之事?你若不来,难道不惧怕我派边地大军(前来)会伤害众多生灵吗?”
同时布施的礼物有硫磺色锦缎长坎肩等无数物品。萨迦班智达想起以前扎巴坚赞曾对他预言过︰
“在你后半生时,在有三百六十种不同民族、说着七百二十种不同语言的北方的蒙古地方,将有一个名叫阔端的菩萨化身的国王派遣一个名叫多尔达的头戴飞鹰帽、脚穿猪鼻靴的使者前来召请你,你应毫不迟疑地尽快前往,对佛陀教法及有情众生将有无量利益。”
同时又想到佛陀所说︰
“要想获得利乐之人,应当利益三界众生,将自己的全部善业,施舍给任何一个人。对于欲奉佛法之人,即使只念诵一首偈语,也会获得殊胜的功德,由此解脱各种苦难。有人对恒河沙数佛陀,以七种珍宝供养,或以大喜乐心供养,有人对众生布施偈颂,亦与以珍宝供佛相同。偈颂乃是慈悲所成就,其功德难量难以尽说,数量多寡其效用相同。”
因此执掌佛法者应心记在世界弘扬佛法的无量功德,故萨迦班智达于六十五岁的阳火马年(1246)抵达凉州阔端的宫廷。
此时阔端汗去了蒙古地方,到羊年(1247)正月返回与萨迦班智达相见,商谈许多教法及世俗事务。萨迦班智达向阔端传授了大乘发心及喜金刚灌顶等许多深广教法,使蒙古地方的众生完成敬奉三宝等善业,抛弃许多恶业,皈依于佛陀的教法。此外,萨迦班智达还示现神变,在石头上和沙地上留下手印和脚印,为该处加持。特别是当萨迦班智达思考创制蒙古文字之时,看见一个妇人举着揉皮子所用的木齿,就仿照其形状新创出文字。(中略)在七年之中建立了这些利益教法及众生的功业。
萨迦班智达这样在汉地和蒙古建立广利佛法的功业的缘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己由于以往的一些业缘,将使教法之太阳在东方升起。”当扎巴坚赞住在绛地方的尼隆山洞中时,穿着蒙古服装的骑士遮盖大地一般涌来,侍从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那些人已全部进入扎巴坚赞所住山洞中,在他身前坐下,其中一个有碧玉发髻、白螺牙齿的幼童站起来,将蒙古语翻译成藏语,请求说︰“我是蒙古的战神白梵天神,请尊者你到蒙古地方去,利益所有神人。”扎巴坚赞说︰“我已年迈,与你们蒙古没有大的缘份。将来迎请我的侄子贡噶坚赞,才会有大益处。”此小儿译成蒙古语,对蒙古众人说了。这幼儿乃是乾达婆王念青唐拉,前来担任翻译。扎巴坚赞将内供的青稞以三字咒加持后洒向蒙古人,他们整夜像饮甘露一般吞下,并用蒙古语歌唱欢舞,到第二日天亮时才离去。
又有一次,当扎巴坚赞在恰隆金刚崖专心修行时,象鼻天竖起珊瑚做的梯子,将扎巴坚赞请到高空上,为他指点汉地和蒙古地方,并说这些地区都由你来教化,扎巴坚赞说︰“我与蒙古的业缘不大,将来我的侄儿、文殊菩萨化身的贡噶坚赞会去教化这些地方。”由于这些安排,后来蒙古地方就成为怙主萨迦班智达伯侄教化的对象。
此后,萨迦班智达于七十岁时(1251)在凉州幻化寺示寂。他下一生投生为空行,此后投生为东印度穆穆尼王尼玛多培之子,证得大部分悉地,此后逝往妙喜世界,转生为智美贝而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