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行者
(一)(梵yogin,藏rnal-Ḥbyor-ba)指修行佛法的人︰《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4c)︰“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中略)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此语是修行佛法的通称。其类别依修行内容而有不同,如修念佛者,被称为念佛行者;修三密瑜伽者,则为瑜伽行者或真言行者;专诵持《法华经》者,则为法华行者。在古代日本,“行者”一词亦指专修苦行、住深山、有长发长爪等特异形状之修行人。修验道之开祖役小角,即因在深山修苦行而被称为“役行者”。
(二)指未剃度而在丛林内服诸劳役的带发修行者︰《释氏要览》卷上云(大正54‧266c)︰
“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未见译语)。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行是所修二种行也,者即五蕴假者。是能修行之人也。凡十六岁以上应呼行者。谓男生八岁毁齿,十六阳气全,以其有意乐信忍,修净梵行故。自晋时已有此人,如东林远大师下有辟蛇行者。”
又据《禅林象器笺》所述,行者不剃发不披帽。其发二岐,垂于背后。受在家五戒,惟易“不邪淫”为“不淫欲”。六祖从黄梅受衣钵时,亦现行者相。
行者的种类繁多,依《禅林象器笺》所述,有参头行者、堂司行者、库司行者、供头行者、众寮行者、六局行者、副参行者、客头行者、方丈客头行者、茶头行者、供过行者、门头行者、丧司行者、执局行者、方丈行者、库司客头行者、喝食行者、直殿行者、监作行者、直灵行者等名称。又行者所居止的堂房称为行堂、行者房或童行房。其主称行堂主,或堂主;有时亦依其所住而称行者为行堂,又因只受五戒,故亦称为五戒。
此外,与行者类似的,是净人,一名苦行。即未剃发,受众僧差使,服种种净业作务的人。
[参考资料] (一)《大日经》〈具缘品〉;《释氏要览》。(二)《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持宝通览》卷下。